影/解放軍巷戰演習現「大鷄排」繁體字 專家:曝兩岸「深層邏輯」

大陸《央視》軍事節目「威虎堂」日前發布一段解放軍巷戰演習影片,畫面中出現一輛小吃攤車,招牌上清晰可見「大鷄排」三個繁體字,引發大陸網友熱烈討論,更登上百度熱搜第一名。許多網友認為,這並非巧合,而是解放軍刻意安排的戰略符號,象徵「台灣必歸」的政治寓意。

解放軍巷戰演習現「大鷄排」繁體字。(圖/翻攝微博「環球時報」)

影片中,解放軍某部在模擬城鎮巷戰環境中展開高強度對抗,身著新型數碼迷彩的戰士以戰術隊形推進,無人機在樓宇間穿梭偵察,機器狗駝載彈藥箱穿越廢墟。而畫面一角的小吃攤車招牌上寫著「大鷄排」,其中「鷄」字為繁體字「雞」的異體字,與背景中硝煙瀰漫的戰術動作形成強烈反差。

該影片釋出後,「繁體字,圈起來!」成為大陸社群平台熱門留言。網友紛紛留言「一眼秒懂」、「哈哈好有針對性」、哪天一早醒來,灣灣回家了」、「應該是一比一複製台灣關鍵街區的場景,我們的隊伍進去,做到輕車熟路」。

陸媒《深港在線》報導指出,這個看似細節的符號,實際折射出兩岸統一的「深層邏輯」,當共軍在實戰化訓練中主動融入特定文化符號,意味著戰略意圖已超越軍事範疇,上升為「歷史使命與責任的象徵」。

陸「跨越-2015·朱日和E」演習出現似台灣總統府建築。(圖/翻攝中國軍網)
陸「跨越-2015·朱日和E」演習出現似台灣總統府建築。(圖/翻攝中國軍網)

報導回顧,早在2022年,解放軍陸軍第73集團軍某特戰旅進行室內突擊演習時,演習現場的辦公室、儲藏室標示均採用繁體字,當時就引發廣泛討論。三年後,「大鷄排」再度現身巷戰場景,象徵意義被認為更為深遠。

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者周方銀分析,這種符號選擇具有雙重意涵:「一方面展現共軍在跨區作戰訓練中注重文化適應性,體現出不僅要贏戰,更要贏民心的戰爭哲學;另一方面,繁體字本身作為中華文化符號,在戰場場景中出現,即是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一政治立場的象徵性重申。」

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則表示,「現代戰爭不僅是武器的較量,更是心理與文化的博弈。在台海等潛在衝突區域,解放軍需要具備在敵後環境開展軍事行動的同時,贏得民心支持的能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