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公布114年度7至9月市售食品重金屬含量抽檢結果,在307件樣本中發現8件產品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包括日本百合、鮮百合、巴西蘑菇、澎湖丁香魚、旗魚及海膽等。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其中3件已列為加強管理對象,另5件則依「食安法」第47條規定,共裁處新台幣15萬元罰鍰。

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抽檢結果,此次檢測範圍涵蓋多種食品類別,包含26件食米及其他穀類、78件蔬果植物類、69件水產品、14件禽畜產品、39件蛋品及其加工品、41件嬰幼兒食品、9件油籽類、7件食用油脂、5件罐頭食品、5件飲料類、4件堅果類、4件果凍及果醬、2件乳品、2件盛裝飲用水、1件食鹽及1件蜂蜜。
在檢出不合格的產品中,一亨國際企業的「百合-日本(新鮮)」檢出重金屬鎘0.14mg/kg、澎祖海產加工廠的「澎湖丁香魚」檢出重金屬鎘0.09mg/kg、秀鳳姐的店「海膽」檢出重金屬鎘0.6mg/kg,均與規定不符。劉芳銘指出,經地方政府衛生局命業者限期改正後,因無產品可供複抽驗,這三項產品已列為後續加強管理對象。
另外,旭豐生物科技的「巴西蘑菇」檢出重金屬鎘含量高達3mg/kg,翔達貿易的「巴西蘑菇」則檢出5mg/kg,日發中藥的「百合」檢出1.65mg/kg,屏東永成行的「旗魚」檢出0.6mg/kg,還有一名個人進貨的「鮮百合」檢出0.11mg/kg。這五件產品已由所轄衛生局依食安法第47條共裁處新台幣15萬元罰鍰。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鎘」列為一級致癌物,民眾不小心攝食雖然不會立即出現腹瀉、嘔吐等急性反應,但鎘會在體內累積,長期可能傷害腎臟和肝臟,甚至導致骨頭病變。他建議民眾除了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農產品外,平時應多喝水加速代謝,並多運動流汗以排除體內重金屬。
食藥署強調,為保障國人飲食安全,將持續與地方政府衛生局監測國內市售食品中的重金屬含量,並參考歷年監測結果、國內食品相關法規修正、環境監測結果及國人飲食習慣等因素,滾動式調整年度監測食品類別及檢驗項目。
食藥署也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若有「規避、妨礙或拒絕本法所規定之查核」及「對本法規定應提供之資料,拒不提供或提供資料不實」等情形,將分別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第11款及第12款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或食品業者之登錄;經廢止登錄者,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