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醫院「新技術」取代已毀損外科生物瓣膜!新式改良克服高難度手術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位83歲的奶奶,近期因肺炎引發呼吸困難、心悸及肺水腫等症狀,檢查得知十四年前因心臟衰竭動過心臟瓣膜手術,因為生物瓣膜瓣膜退化確診為二尖瓣退化失去功能。

台灣近二十年來手術植入外科生物瓣膜的病患眾多。(示意圖/資料庫)

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表示,台灣近二十年來手術植入外科生物瓣膜的病患眾多,每年大約會有200~300名患者需要施行生物瓣膜置換手術,但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為10至15年,使用久了,猶如皮革或塑膠般會老化,以致於瓣膜損壞而需要再次手術置換瓣膜才得以延續生命。由於再次開心手術風險較高,因此使用「經導管微創瓣膜置換新技術」來取代功能已退化的外科生物瓣膜,讓病患開啟生命第二春的契機。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李永在表示,心臟的左右兩邊都有心房與心室,各個腔室之間具有瓣膜,瓣膜的功能類似閘門,能夠在心臟跳動過程中適時地打開與關閉以維持血流方向。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時,會造成「狹窄」,讓血流無法順利通過;而當瓣膜無法完全閉合時,就會導致血液「逆流」,讓血液從心室倒流回心房。

振興醫院魏崢院長。(圖/振興醫院)

振興醫院集結心臟內外科醫師、心臟超音波醫師等多學科專業團隊,利用導管進行二尖瓣瓣中瓣的技術,替換新的瓣膜,整個手術過程順利,奶奶在麻醉醒來時就感受到大幅改善,同時也進行了系統性的康復計劃,其中包括物理治療和定期的追蹤檢查,醫療團隊通過規劃適當的運動和藥物治療,很快地就讓奶奶快速康復。

手術結束後,奶奶的身體狀況發生了奇蹟性的轉變,不僅呼吸恢復正常,術後能自行洗澡、上菜市場買菜、參與家庭和社區活動,不僅在生理上不必高度依賴家人的照顧,心靈上也獲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李永在醫師說到,奶奶從無法自理生活到可獨立不用受家人照顧,以及享有生活品質與有尊嚴的生活,是該手術賦予病患最大的價值。

振興醫院集結心臟內外科醫師、心臟超音波醫師等多學科專業團隊,利用導管進行二尖瓣瓣中瓣的技術。(圖/振興醫院)

另外,還有一名71歲張女士在振興醫剛完成「二尖瓣二次置換術」,術後兩天已能下床行走,甚至可以提筆寫書法,讓原本連呼吸、寫字都會喘的張女士直呼「經導管微創瓣膜置換新技術」既然可以幫助她很快恢復健康而感到不可思議。原來張女士在十年前曾經做過二尖瓣手術,當時是採外科開胸方式,讓原本社交活力十足的張女士足足休養將近半年的時間才有體力再提筆揮毫。

心臟血管外科李永在醫師說到,張女士的心臟偏小,要在原本的生物瓣膜內再植入新的瓣膜並不容易,評估後採用新式改良的「經導管電刀手術」,利用導電鋼絲,結合超音波及放射影像等輔助方式,成功將原本已植入瓣膜過長的葉片切除,才能再將新的瓣膜植入,不僅縮短手術時間及降低手術風險,還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