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難免有燒燙傷之經歷,日常生活中,煮東西要用火、熱食剛上桌的溫度也常超過肌膚能承受的限度,不小心就可能導致燒燙傷。
食藥署食藥好文網指出,燒燙傷依照傷害的深度,一般分為四級。
一度燒燙傷
傷及表皮淺層,其發生原因可能包括:曬傷、被低濃度的高溫液體燙傷,以及對熱的短時間曝露。傷口表面呈粉紅色至紅色、外觀潮濕、無水泡。痊癒所需時間約3至7天。
又分為淺二度及深二度。淺二度傷及真皮淺層(papillary layer 乳突層),造成原因可能是高溫液體燙傷、弱酸或弱鹼造成的化學灼傷,或者火花。傷口外觀呈紅色、有水泡、潮濕,劇烈疼痛。傷口癒合約需1至3週,癒合後傷口處會因色素沉著,顏色較深。
深二度則傷及真皮深層(reticular layer 網狀細胞層),造成的原因可能為火焰、化學灼傷、電燒傷、高濃度之熱燙液體。傷口外觀呈現蒼白、乾燥,肌膚中的汗腺、毛囊等組織亦受到傷害,由於神經受到破壞,傷口本身不太有疼痛感,但傷口周邊仍會感覺疼痛。一般需要3至6週才會痊癒,且會留下疤痕。
則傷及皮下組織與皮下脂肪,全層皮膚皆受損。造成的可能原因包括火焰、電燒傷、化學灼傷、爆炸、自焚。其傷口外觀堅硬如皮革、乾燥,顏色蒼白或因形成血栓而呈紅色。難以自行癒合,需要依靠植皮治療,並經1至3個月才能治癒,且會留下肥厚性疤痕,造成功能性障礙。
四度燒燙傷
深及肌肉或骨骼層,其皮下脂肪、肌肉、神經、骨骼等組織皆壞死。遭遇輕微燒燙傷時,受傷後3小時內以冷水沖洗20分鐘冷卻傷口可減輕疼痛與傷口水腫之情形,若有需要,再選擇適當敷料進行包紥。傷口敷料可作為屏障,保護傷口避免遭受可能的傷害及微生物的入侵。正確的敷料有助於表皮及真皮組織的修復,且有幫助傷口的癒合。
燒燙傷屬於急性傷害,嚴重時,傷口會有滲出液,且易引發感染,嚴重者甚至會損及皮下及黏膜下組織,適合之敷料為封閉性的濕潤敷料。為避免傷口感染,選用的敷料應為無菌式。隨著燒燙傷嚴重程度不同,傷口滲出液(exudate)的多寡也相異,一般建議參照滲出液的多寡來選擇敷料。
臨床常用的敷料種類
傷口敷料的材質種類甚多,包括多種天然及合成材質。
傳統敷料:遇到燒燙傷時,傳統會採用織物敷料,其織物可能由天然或合成纖維製成。一般利用無菌紗布的纖維結構來吸收傷口分泌的滲出液7。然而,使用此類敷料需要頻繁更換以防止傷口感染,且容易因為吸收了傷口滲出液,黏附於傷口上。一般而言,傳統敷料可用來清潔傷口,幫助傷口乾燥,但無法加速傷口癒合。近年開發之傷口敷料,多為傷口建立濕潤的癒合環境,鮮少再使用傳統的消毒紗布。
石蠟紗布:適用於真皮燒燙傷。有的石蠟紗布會添加 chlorhexidine,有助於抗菌。以石蠟紗布作為傷口敷料時,約1至3天需更換一次,若有沾黏之情形,則以生理食鹽水沾濕後輕輕拉起。
合成敷料:常見的合成敷料包括PU膜、泡棉、水膠、親水纖維、矽膠膜等,適用於較淺層的傷口。合成敷料具有防水及隔絕異物功能,能夠保護傷口免受外界刺激,並可降低感染機率。相對於傳統織物敷料,合成敷料的優點是較為柔軟,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泡棉敷料:為合成敷料的一種,具有不易沾附傷口、吸收力強等特質。適用於淺層傷口。使用泡棉敷料前,應留意傷口之清潔,若有感染之情形,則不建議使用。
銀離子敷料:適用於真皮燒傷傷口及受感染之傷口。銀離子可抑制微生物的增生,具有抗菌保護之效果。
水凝膠敷料:適用於淺層至真皮中層之燒燙傷。水凝膠的定義為——可溶性聚合物透過物理或化學交聯作用所形成的水溶性交聯聚合物,為高親水性的大分子網狀物,分為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由於水凝膠有助於控制水分流失的程度、維持傷口的濕潤性。需留意的是:若傷口有感染或滲出液過多之情形,則不建議使用8。
以幾丁質為基底之敷料:幾丁質及其衍生物(幾丁聚醣)是從真菌細胞壁、昆蟲外骨骼及無脊椎動物的骨骼分離出來,是被廣泛使用且價廉的生物性材料。幾丁聚醣是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且能抗微生物的一種水合保濕劑,可防止傷口污染。
市面上的傷口敷料琳琅滿目,因燒燙傷而就醫時,可與醫師溝通,確認合適之敷料及後續的照顧方式。如係自行至藥局購買敷料,亦可向藥師請教。正確選擇敷料方能對傷口有最佳之照護,儘速回歸一般日常。
遭遇燒燙傷,選購敷料時,應多加留意「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首先,認識我們所購買的傷口敷料,屬於醫療器材的一種;其次購買時,應仔細檢查包裝上有無醫療器材的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最後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避免雖然買到了正確、合宜的產品,卻因使用方式錯誤,無從使產品發揮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