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國會的「台海有事」發言,引發大陸強烈反彈,緊張情勢持續升高。對此,國安局報告的影響評估研判,包括日、中矛盾短期難以調和、高市安保改革強化嚇阻能量、國際體認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4日預計邀請國安局、外交部,進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及『安保三文件修正』對區域安全及台海穩定之情勢研析」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國安局書面資料已送交立委辦公室。
針對日本首相言論所引起的情勢發展,國安局表示,大陸運用「複合式」有限度手段施壓。在外交方面,大陸外交部、國台辦、國防部等部門,發表恫嚇言論,並取消原訂11月下旬日、韓、中文化部長會議;在輿論方面,透過官媒操作日本間諜竊密、「琉球地位未定論」等敘事。

國安局進一步表示,大陸在經貿方面,發布赴日旅遊留學警示、暫緩民間藝文交流活動,以及中止重啟日本水產品進口;在灰色地帶及軍事方面,則是渲染大陸海警船在釣魚台12浬內例行活動,以及在黃海岸際小型火砲射擊,配合爭議訊息操作,企圖透過「複合式」、「有限度」脅迫手段,施壓日本撤回言論與讓步。
針對情勢的影響評估,國安局認為,首先是日、中矛盾短期將難以調和。日、中關係陷入「各述立場」僵局,雙方對立氛圍明顯,短期不易轉圜。
國安局表示,日本雖不願爭端擴大,然亦不願屈從霸權,可能續採「堅定立場、尋求溝通」原則應對。大陸或許持續操作「經貿脅迫、輿論操作、灰帶侵擾」等作為,並拉攏日本在野黨、製造內部分化,以及「以商逼官」,對高市內閣進行施壓。

其次是高市安保改革希望強化嚇阻能量,國安局指出,高市內閣強化安保能量,置重點與美國安全協作,一方面加強第一島鏈防務部署,推進自衛隊與駐日美軍指管作戰整合、擴大在南西諸島周邊軍事存在。
國安局表示,另一方面,高市內閣以美日同盟為主軸,加大與南韓、菲律賓、澳大利亞協同行動,與東南亞國家協建海事能量,以及推進與歐盟、北約協作,推展區域友盟集體防衛網絡,強化嚇阻能力。

最後則是國際體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國安局指出,大陸不滿日本首相國會答詢內容,展開「複合式」施壓,並形塑日本外交官員在北京「俯首聽訓」形象,引發國際關注。
國安局表示,大陸對外脅迫行徑,凸顯「台灣有事」並非僅為日、中雙邊爭議,實已牽動印太區域安全及國際秩序穩定。國際社會已更加警覺大陸擴權威脅,民主友盟亦持續公開宣示「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維護自由開放印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