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社群媒體分享一則醫病互動案例,引發各界討論。他表示曾收治一名胸悶喘的阿伯,X光檢查發現肺部有十公分大腫瘤,初步判斷為肺癌。然而,病患家屬特別交代「不要告訴我爸他可能得到肺癌」,但蘇醫師基於尊重病人知情權的立場,斷然拒絕這項請求。

蘇一峰醫師在接手這位病患後,直接詢問阿伯是否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在獲得病患同意後,他如實告知「你肺部長十公分大的腫瘤,很可能是肺癌」,並說明需等切片確診。最終切片報告結果顯示,病患罹患最為棘手的小細胞肺癌,且已是第四期末期。
面對這樣的診斷結果,蘇醫師向阿伯說明,若完全不治療大約還能存活三個月到半年,選擇化學治療可能多活幾個月,但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令人意外的是,阿伯從頭到尾情緒都相當穩定,最後選擇不接受治療回家,並未如家屬擔心的出現崩潰反應。

「到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如果還被蒙在鼓裡,不能自己做決定,不是很殘忍嗎?」蘇一峰醫師在社群平台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則案例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支持醫師的做法,認為「要給當事人作主,因為人生是自己的」、「自己還能決定,千萬不要把選擇權交出去」,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表示「有的人不知道心情沒被影響反而活更久」、「這沒有一定對錯」。
這個案例凸顯了醫病關係中的倫理議題,特別是在面對末期疾病時,病患知情權與家屬善意保護之間的平衡取捨。蘇一峰醫師選擇尊重病患的自主權,讓他能在生命最後階段,有尊嚴地為自己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