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昨(27)日出席「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針對健保制度施行已30年,各種支付制度包括論件計酬、診斷關聯群(DRG)、大總額、小總額都在進行,賴總統拋出,有沒有可能走到最後一步,「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經費」。

賴清德總統在「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談到醫藥韌性,賴總統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中非常重要的其中一項,就是要建立醫藥韌性。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包括藥品在內的許多商品,原料、設備、生產製造可能都在不同國家。基於兩岸的特殊情勢,國際社會建議臺灣應具備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觀點,尤其在藥物方面,對原料、製造、成品等都要有全盤規劃。這部分也會在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中討論並推動。
關於健保永續議題,賴總統表示,關心健保財務是政府的責任,行政院日前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利用歲計賸餘挹注健保及勞保基金,行政團隊會確保健保財務狀況不至出現問題。
賴總統也拋出「有沒有可能當這些制度到某一種程度,要走出最後一步?」就是各區自行管理收到的經費,好比南區收到的總額,就由南區自行負責,不必交由健保署、再讓健保署核定,應該要讓各區管理。若公共衛生、健康促進做得好,民眾就醫次數減少,經費還是屬於這區,不會保留在健保署,有助推動以人為本的健保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