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中,每個人隨時都能取得大量新聞資訊,但弔詭的是,似乎更難聽見不同的聲音。根據路透社 2024 年的最新報告,台灣大眾的新聞來源有 80%為網路平台,演算法精準地依據用戶偏好推送內容,社群媒體的分享機制更讓觀點相近的人緊密連結,「同溫層」及「回音室效應」已成為當下重要現象。

過去,新聞為人們打開通往世界的窗,現在,我們透過演算法打開的,卻是一個經過精心打造的專屬世界--不再是通往真實,而是通往一個量身訂製的資訊泡泡。在演算法築起的高牆下,大家不自知地困在片面資訊中,失去對社會的真實感知。這種資訊接收的片面化正在重塑公共論述的生態。在重大公共議題上,不同立場者的觀點差異正在擴大,日益嚴重的極化與分裂,正將我們的社會帶往怎樣的未來?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為深入探索此議題,特企劃製作公益紀錄片「星星之火 4:衝破同溫層!」,今日正式於基金會官網上線。
本片就新聞產業在同溫層現象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溫層現象帶來的衝擊、及新聞媒體乃至視聽眾如何衝破同溫層,走訪第一線新聞人及科技及文化趨勢意見領袖,當演算法築起高牆,讓資訊困在回音中,新聞的使命,不再只是報導事實,更需要搭起激盪對話、連結世界的橋樑。基金會藉由本片希望能激發更多的觀點與討論,讓多元的聲音交匯,衝破同溫層,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可能。
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為紀念中央通訊社創社社長蕭同茲先生所設,蕭先生當年以前瞻的眼光與無私的胸襟,帶領中央通訊社成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為華文新聞史留下輝煌的一頁。
基金會長年持續關切台灣新聞產業在時代變遷中所遭遇的挑戰及扮演的角色,2021 年推出「星星之火-新聞人的一生志業」紀錄片,走訪第一線新聞人,探討新聞產業如何在數位洪流下,奮力求生、同時守護新聞核心價值;2023 年推出「星星之火 2 : 風起-新聞人的永續使命」紀錄片,以聯合國「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 為標的,討論新聞的公共性,在後疫情時代,思考如何善用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為人類「永續」盡一份心;2024 年推出「星星之火 3:與 AI共舞、守護真實之光」,聚焦 AI 議題,探討在資訊真假難辨的 AI 新世代,新聞人如何守護新聞的真實性、建立視聽眾對新聞品牌的信賴度;基金會藉由一系列「星星之火」紀錄片,持續探索時代大趨勢,並同步記錄當下新聞人對新聞本質的思索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