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宗芳/綜合報導
大陸神舟14號太空人17日進行第3次出艙活動,同時也是大陸太空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後的首次「太空漫步」。跟此前出艙相比,太空人在艙壁上的爬行距離更長,機械臂支援轉移範圍更大,不論是操作複雜度、還是精細度,都面臨更大挑戰。
大陸太空站「T字」天宮建成後神舟14號太空人首度出艙。(圖/新華社)
神舟14號太空人於上午11時16分,成功開啟氣閘艙出艙艙門。陳冬、蔡旭哲兩名太空人相繼出艙,配合完成艙間連接裝置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以及艙外工具的調整,並且需要在小機械臂上再安裝一個助力把手等作業,劉洋則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持。這是大陸太空人在太空站進行的第七次出艙活動,歷時5.5小時。
由太空人陳冬、蔡旭哲負責執行此次出艙任務。(圖/新華社)
據悉,這次出艙首次使用大小兩個機械臂,形成組合臂的狀態下支援太空人任務,因為太空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後,太空人出艙活動中在艙壁上的爬行距離對比以往將會更長,因此機械臂支援轉移的範圍將需要更大。大陸太空人科研訓練中心太空人選拔訓練室主任王焰磊表示,「T字構型下,氣閘艙是在問天艙的末端,相當於是在T字構型的一個末端。機械臂帶人到各個作業點,它的路徑轉移會比以前更長,所以機械臂的運動時間也會更長,這是一個主要的特點。」
T字基本構型完成後,艙壁上爬行距離變長難度變高。(圖/新華社)
另外,這次出艙活動中,太空人需要在三個艙段之間建立硬質連接,保障後續太空人在艙外各個作業點之間爬行都有相應的路徑,在兩個艙間連接裝置作業點,其複雜度及操作精細度要求更高。王焰磊舉例說明「我們艙間連接裝置的其中一個固定點就有三重鎖,每一重鎖太空人都要鎖定到位,而且它是有相互關聯關係的,就要太空人的操作精細度要更高一些,而且是要保證我們連接裝置兩端連接緊固,保證以後我們在太空人艙外自主轉移的過程中路徑是一個可靠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