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社
全球景氣降溫、需求放緩,通膨終於出現緩和跡象。不過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2日突然發文示警切勿低估通膨,令人憂心物價飆漲是否捲土重來,學者則認為,通膨須密切關注,但出口衰退之際,升息決策宜審慎。
新台幣示意圖。(圖/中央社)
美國聯準會(Fed)1日宣布升息1碼(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且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通膨壓力正趨於緩和。
至於在台灣,主計總處、中央銀行與各智庫看法一致,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同時,也認為今年通膨可望趨緩,普遍將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預測值調降至2%以下。
正當各界樂觀期待今年台灣可擺脫通膨陰霾、撥雲見日之際,央行副總裁陳南光2日於台灣銀行家雜誌發表「走走停停的貨幣政策,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面對通膨挑戰,央行如何打這一仗?」2篇文章,主張台灣在油、氣、電價格管制或凍漲之下,通膨其實嚴重被低估。
陳南光認為,如果忽略政策管制背後的實際通膨情勢,難以抑制民眾的通膨預期,最終將導致通膨進一步上升;他也強調,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應扮演更積極角色,透露支持繼續升息的鷹派立場。
以目前各機構的經濟預測結果來看,由於出口大幅衰退,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難「保3」,但通膨壓力尚未完全散去;央行利率決策下一步如何走,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事實上通膨確實被低估,壓力持續是有的」,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認為,政府的油電補貼政策導致國營事業嚴重虧損,如果沒有補貼,真實通膨率會更高;此外,去年全年CPI年增2.95%,但民眾採買日常用品、外食感受到的漲幅遠超過3%,將加劇通膨預期心理。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也說,當前CPI計算方式明顯低估居住成本,且沒辦法反映自購住宅後,沉重的房貸負擔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儘管一致認同通膨危機尚未緩解,對於央行是否應繼續升息以打擊通膨,學者態度偏向保守,吳大任更說「接下來要面對最大問題真的不是通膨,而是出口衰退」。
吳大任說明,去年第4季起,台灣出口轉為負成長,隨著去年主要國家央行激進升息後座力持續發酵,今年上半年經濟狀況只會愈來愈差、不會好轉,連帶衝擊台灣出口表現,隨之而來的是製造業廠商陸續實施無薪假、裁員;要不是央行去年採半碼幅度溫和升息,讓廠商有喘息空間,今年經濟恐怕已經陷入衰退。
吳大任強調,台灣這波通膨是因疫情擾亂供應鏈,又逢俄烏戰爭爆發,能源成本升高、糧食供給短缺等因素所致,「供給面問題,要耐心等待」。
只要時間拉長,等待供給恢復順暢,吳大任認為通膨會逐步降溫,如果在出口衰退之際貿然升息,加重家庭及企業負擔,反而更容易引發停滯性通膨。
周雨田則說,他認同貨幣政策若走走停停,難以彰顯政府打擊通膨的決心,反而可能加深民眾的通膨預期,但台灣受到全球需求驟降影響,出口衰退也是事實,此時升息會不會進一步打擊經濟活動,必須審慎權衡。
周雨田認為,現在才2月,直到央行3月召開理監事會之前,還有段時間可以觀察國內外經濟情勢,不需要過早排除升息這個選項,但緩和通膨與經濟穩定之間,確實要更小心拿捏尺度,以免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