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2日)公布一起境外移入諾氏瘧病例,一名30多歲外籍男子在菲律賓巴拉望島從事自然生態旅遊後確診,為台灣20年來首見病例。疾管署已將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調升為第一級,呼籲民眾前往該國前,應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該名外籍男子在巴拉望島進行賞鳥活動時遭到大量蚊蟲叮咬。返台當天即出現頭痛、發燒、茶色尿等症狀,就醫後症狀未改善,後因呼吸困難至醫院急診就醫。經檢查發現感染瘧原蟲,疾管署進一步確認為罕見的諾氏瘧原蟲,目前患者正接受口服抗瘧藥物治療,並持續住院觀察。
羅一鈞指出,瘧原蟲可分為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諾氏瘧原蟲等5種。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截至7月1日已累計12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創下近19年同期新高。雖然惡性瘧原蟲的死亡率最高,但其他瘧原蟲感染若未及時治療,仍可能導致肝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上一次出現諾氏瘧原蟲感染案例,同樣是在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後確診。羅一鈞表示,瘧原蟲多見於東南亞國家,除巴拉望島外,馬來西亞沙巴島也常出現瘧原蟲感染案例。
針對本土傳播風險,羅一鈞說明,台灣目前僅在台東、高屏等山林地區有少數矮小瘧蚊,且缺乏菲律賓當地的瘧蚊品種與獼猴宿主,評估諾氏瘧原蟲在台灣引發傳染的風險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