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估30萬人躺超過24小時!醫:插管收入不如通水管

分享:

根據立法院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急診壅塞情況持續惡化,2025年預估將有超過30萬人次病患在急診室滯留超過24小時,不僅暴露醫療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更凸顯急重症照護危機。

衛生福利部自2021年起推動改善計畫,投入大量預算試圖解決急診壅塞問題。(圖/中天新聞)

衛生福利部自2021年起推動改善計畫,投入大量預算試圖解決急診壅塞問題。預算從2021年的2億551萬元,逐年增加至2024年的3億2861萬元。然而,根據健保署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急診就醫人次已達近206萬,相較2024年全年728萬人次、2023年747萬人次的趨勢,顯示就醫量不減反增。

另外,重症病患及時住院的比率持續下滑。「全民健康保險急診品質提升方案」數據顯示,檢傷分類第一、二、三級病人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從2022年的61.9%降至2024年的59.5%,2025年第一季更跌至56.29%。其中,檢傷最嚴重的第一級病人情況最為嚴峻,醫學中心8小時內轉住院比率已跌破四成,僅剩39.33%。

健保署於2023年7月1日調整部分負擔,將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提高至750元,區域醫院則調升至400元。(圖/中天新聞)
健保署於2023年7月1日調整部分負擔,將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提高至750元,區域醫院則調升至400元。(圖/中天新聞

針對急診壅塞問題,健保署於2023年7月1日調整部分負擔,將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提高至750元,區域醫院則調升至400元。但此政策成效有限,醫學中心急診量不減反增,從2023年約181萬人次上升至2024年191萬人次,2025年第一季已突破50萬人次。

立法院調查也揭露急重症醫護人才流失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健保給付不合理。以氣管內插管為例,三項健保給付點數僅介於835至2321元之間,甚至低於一般水電行通水管的收費(約1500至3000元),這種失衡的給付制度,直接影響醫療人力的留任意願。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