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古坑鄉草嶺村8日晚間因山崩阻塞清水溪河道,短暫形成堰塞湖,被媒體渲染為「可能潰堤」的危機,不過短短1天內便順利溢堤,回歸原本河道,11日空拍畫面顯示水量大幅減少,草嶺潭幾乎消失,堪稱教科書等級的自然示現。

這次「草嶺潭」是草嶺村歷史上第五度出現,雖然此次集水面積約65公頃,遠小於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形成的草嶺潭,但仍讓地質與防災專家高度關注。
草嶺潭此次誕生是因地質脆弱的山丘崩塌造成長約320公尺、高約60公尺的土石堆積,形成攔河堰,阻塞清水溪形成臨時湖泊。
9日,第四河川分署即邀集成大、逢甲、雲科大與屏科大專家,透過空拍進行監測並提供治水建議。

當天下午6點20分左右,潭水開始越過壩體,從堰體中央切出一道排水道。初期流量相當大,下游橋梁水位驟升7公尺,隨後2日更持續侵蝕堰體至23公尺深,相當於8層樓高的切口,湖水迅速排出,潭面面積明顯縮減,清水溪也重新現身。
第四河川分署副署長張朝恭表示,9日當晚發現溢流現象時,就覺得「好事發生了」,只要水流穩定導出,就能恢復河道常態。他說,10日空拍畫面顯示排水路線已非常清晰,土石也隨水而下,這是最理想的結果,「感謝老天保佑」。
今(11日)空拍畫面更顯示,3天前形成的草嶺潭已幾乎退去,僅剩一條略為寬胖的河道,顯示自然回復速度之快,令監控人員感到「驚鴻一瞥」。(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