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臟衰竭患者有增加趨勢,醫師提醒,若出現疲倦、喘氣及水腫等症狀,且頸部靜脈持續浮起不消退,可能是心臟衰竭的重要警訊,需要及早就醫診治。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指出,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主要包括疲累、水腫及喘氣等三大警訊。他解釋,許多心臟衰竭患者會感到體力明顯下降,同時出現下肢水腫情形,按壓腳踝、小腿前側或腳背時,肌膚會呈現凹陷且難以回彈的狀態。
「當病人躺平或採半坐臥姿勢時,若發現脖子側面的靜脈呈現浮腫狀態,這種頸靜脈怒張的現象就是一個重要警訊。」林謂文強調,這種情況在右心室衰竭時特別明顯,代表心臟收縮力不足,導致血液無法有效運送,反而會回流至上腔靜脈與下腔靜脈。

林謂文表示,若發現靜坐時心跳每分鐘超過90下,也需要特別留意。他解釋,正常情況下,心臟收縮力足夠時不需要跳動這麼快。當心臟無力時,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刺激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分泌壓力荷爾蒙來加快心跳,試圖維持身體的血液循環。
林謂文提醒,心臟衰竭若未及時診治,到了末期階段的致命性甚至比癌症更高。建議民眾若同時出現疲倦、水腫及喘氣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