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今健康
咬冰塊、咬手指、常常想咬東西、甚至是暴飲暴食,這些情況相當常見,不過其實可能需要檢視是否已經傷害到身體、是否有潛在的心理疾病,以及是否因「口腔期不滿足」所致。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指出其中關連,並提醒必要時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示意圖/資料庫
楊聰財醫師表示,口腔期又稱口慾期,會從出生後2個月至2歲之間出現,此時的孩子會透過嘴巴認識這個世界,不只是手,也包括咬任何東西、將各種東西放進嘴巴裡,是人類很基本的慾望。這也是為什麼嬰幼兒會需要咬奶嘴的其中一個原因。
口腔期不滿足:信任、安全感降低。當然,各種東西放進嘴巴裡是個不衛生又有危險的行為,父母會阻止,而若阻止又沒有給予奶嘴或其他滿足咬物慾望的替代方式,長期下來就可能出現「口腔期不滿足」。而口慾期和信任感、安全感有所關聯,正如小孩肚子餓被父母餵食,小孩會對父母有所信任、感到安心,反之會不自覺間減少信任感、安全感。另外,像是受虐、較貧困的家庭身邊也較少能夠滿足口慾期的合理物品,也會容易發展不滿足的問題。
口腔期不滿足影響健康:
諸如上述這些被阻止、被忽略等口慾期無法被滿足的情況,將可能使得成長階段、長大成人後對周遭信任降低、沒有安全感、感到憂鬱、焦慮等情緒,也就常見時常想咬東西,包括透過咬東西解除心理壓力,例如咬冰塊、咬指甲、貪吃等等,也有些人暴飲暴食者其實並不是真的感覺到肚子餓,而僅是想要咬東西。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被害妄想症、或者出現暴食症。
圖/今健康
楊聰財醫師表示,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式不同,此族群應對的方式就是咬東西,視情況這些行為也可能對身體帶來更進一步的傷害。例如常常咬冰塊者就容易出現牙齒傷害、顳顎關節炎等口腔相關疾病,咬指甲者容易手指皮膚潰爛不齊,暴飲暴食者則除了肥胖以外也容易引起三高、增加腸胃負擔。因此建議若有發現自己情緒上來時就會有想咬東西的衝動,或是平時不自覺間就會有咬東西的慾望,這可能代表自己其實一直身處壓力當中而不自覺,建議可多留意,若已發現近一步影響到身體健康,更應及早檢查。
圖/今健康
改善、治療口腔期不滿足,楊聰財醫師建議可從緩和心理壓力以及改變紓壓方式兩個方向著手。緩和心理壓力可包括直接降低壓力,或者轉移壓力情緒,包括如運動、冥想、腹式呼吸、寫寫開心日記等進行,這些長期培養成習慣都有利於改善壓力。
改變紓壓方式則可捏按壓力球,或是其他當下可以發洩情緒的方式。若真的想咬東西,建議可選擇堅果、蔬菜、水果等健康、營養、硬度不會像冰塊如此堅硬、不會傷害到身體的食材,避免咬冰塊、咬手指、暴飲暴食。上述這些方式若都無法改善,可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等專業協助,透過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等進行改善,並鼓勵親友予以支持,如此更可避免口腔期不滿足發展至傷害到身體。
圖/今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今健康》常想咬冰塊、咬手指?「口腔期不滿足」早改善,避免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