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真/綜合報導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美國與台灣貿易正大幅成長,除了晶片需求激增令台灣受益之外,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也導致電子產品工廠從中國大陸回流台灣。
報導指出,台灣現在是美國的第8大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額離英國只有些微之差,領先越南。截至2021年9月底,台灣12個月內對美貿易出口額創下720億美元的紀錄。若與川普政府對陸加徵關稅的前1年、也就是從2017年算起,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增加約70%。同時美國對台出口額也達到新高,但增幅只有台灣對美出口的一半。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美國對台灣出口額較美中關稅戰前的水準攀升約35%,1年達到350億美元,創下新高。報導認為這依成常主要是歸因於台灣購買美國的原油、機械和汽車。台美不顧北京反對,正式加強貿易關係,雙邊經貿活動呈現擴張局勢。尤其台灣是美國主要的半導體供應來源,對美出口遽增,也反映出許多產業對晶片的需求。
但《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台美貿易升溫主要是因為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期的政策,持續對中國大陸許多商品增加關稅,其中針對電子產品的關稅更高達25%,這使得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廠商為了減少成本,將部分產線從中國大陸遷回台灣,而台灣政府也採取許多措施,如幫企業取得土地、融資建設等,鼓勵台商回流。
據了解,從2019年以來,已有243家台商回流,並且獲得政府的回遷補助,投資額逾300億美元。其中有超過70%是電子業。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資深研究員Ryan Hass表示,台灣的晶片生產地位可能有助於美台關係更加緊密,「台灣本身就有很重要,拜登政府需要以實質的方式深化美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