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副作用「格林巴利症候群」會四肢無力!與感冒症狀類似…醫曝:嚴重會呼吸衰竭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歐怜伶/綜合報導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近日將「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增列為AZ疫苗的副作用,全台也已累計10例案例,但不只AZ疫苗,BNT疫苗也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病例,通常容易發生於接種第2劑之後、年輕男性,也使外界十分關注即將施打BNT疫苗的12至17歲族群。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近日將「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增列為AZ疫苗的副作用。(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歐洲藥品管理局針對全球施打6億AZ疫苗後,800多例通報格林巴利症候群,經過考量,將其增列為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也加註於嬌生疫苗,「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為免疫功能異常,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小孩至年輕人都有可能發生,男女發生比例差不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解釋,常見症狀為漸進性四肢無力,嚴重會導致呼吸衰竭,不過通常都能及早發現治療,嚴重到呼吸衰竭的人非常少。

葉篤學談到,約有3分之2的GBS患者發病前1、2周都曾出現類似感冒、腹瀉症狀,打完疫苗1、2周者有曾發生GBS,過去也曾有人打完流感疫苗罹患GBS,並指出,其主要和病毒感染、疫苗接種引起身體免疫反應有關,免疫士兵就好比是士兵,士兵需要透過打疫苗、感染1次病毒產生免疫力,以訓練對抗外界病毒,但士兵可能認錯敵人,反過來攻擊自己神經。

全台目前已有700多萬人接種AZ疫苗,目前已有10例為GBS,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13日於記者會透露,接種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都曾出現GBS案例,但目前國外無明確數據顯示,打完新冠疫苗會提高GBS的發生率,且台灣接種新冠疫苗的GBS發生率未高於背景值。

台灣首批BNT疫苗將於23日由12至17歲青少年優先接種,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8月23日的最新監測資料,打BNT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個案中,男性比女性多,且易發於40歲以下男性,12至17歲青少年風險也較高。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表示,打完新冠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2至5人,目前原因不明確,但發生率極低,他提到,德國曾透過磁核共振觀察多為確診新冠肺炎者的心臟,發現20至30%都有輕微心肌炎,可能是心臟部位遭新冠病毒入侵ACE2受體,感染後出現免疫反應,疫苗也被ACE2引發免疫反應,因此間接推測為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的主因,施打完第2劑疫苗也因免疫反應變強,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患者比始打第1劑多。

王宗道提到,施打完疫苗出現心肌炎、心肌包炎,和注射疫苗手臂疼痛一樣,能自己痊癒,但門診時常碰到自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敢打疫苗,他解釋,只要準時服藥,還是可以施打疫苗,打完疫苗也能適度運動,但若出現胸痛、呼吸痛等症狀,仍建議就醫治療。

至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TTS),不只發生於AZ疫苗、嬌生疫苗等腺病毒載體疫苗,近期也發生施打mRNA疫苗後產生TTS個案的報告,指揮中心截至1日止,共接獲54件疑似TTS的通報案件,17案經由8月23日的專家會議審議確認,50案為接種AZ疫苗,通報率約為每百萬劑7.6件,另外4起則為施打莫德納疫苗。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