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蔡壁如投入民眾黨主席補選,並拋出「大和解2.0」的主張,引發熱議。蔡壁如今天表示,如果我們不希望台灣的政治「充滿仇恨」,罷免也不該成為政黨仇恨工具,她提出「大和解2.0」就是期待能有些改變。
蔡壁如今天(3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這段時間,她聽到很多正面或負面的意見,這些聲音所代表的是黨員,或支持者對台灣民眾黨的期待以及台灣未來的憂心。
蔡壁如指出,台灣民眾黨有8位不分區立委以及每年上億元的政黨補助款,因此,我們要對台灣人民負責。黨內的財務公開透明是義務也是對選民負責的實踐;「兩年條款」也是如此,我們應該要告訴大家,台灣民眾黨為什麼有這樣的制度設計,這是現階段最好的發展策略嗎?如果不是,我們該如何調整?
蔡壁如認為,關於2026年的選舉,台灣民眾黨的選戰策略也是未來兩年重中之重的挑戰。除了選區和候選人選之外,台灣民眾黨也要揭示2026的選舉綱領,地方政府牽涉到人民的權益是很直接的,例如:教育、醫療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等等。地方與中央政府相互牽涉的議題也有很多,例如:國土規劃、財政劃分還有重大的交通經濟建設等等。
蔡壁如也提到,對於甚囂塵上的「大罷免」,台灣民眾黨的態度又是什麼?難道,台灣的政治就只能有「選舉或罷免」,政黨就是不斷地用「仇恨值」動員選民,透過社會的分裂來取得政權嗎?如果我們不希望台灣的民主政治「充滿仇恨」,罷免也不該成為政黨仇恨工具,「那麼,我提出大和解2.0就是期待能有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