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按摩「喀喀響」才有效?醫示警:恐數天內中風

分享: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盯著電腦螢幕,可能會讓肩頸「緊到像石頭」,不少人便會去按摩放鬆。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短暫的爽感恐怕潛藏致命風險,有些人更曾在按摩後數小時至數天內中風,「今天只是脖子痠,明天可能就送進急診!」

黃軒示警,肩頸痠痛只需輕柔拉伸與放鬆肌群就足夠,切勿迷信「喀喀響才有效」。(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黃軒示警,肩頸痠痛只需輕柔拉伸與放鬆肌群就足夠,切勿迷信「喀喀響才有效」。(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黃軒近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在臨床與研究文獻中,「頸部按摩」與「脊椎推拿手法(尤其是頸椎旋轉手法)」都被列為動脈夾層的潛在高風險因素;系統性回顧指出,「頸椎旋轉手法」與椎動脈夾層有關聯,部分病例在治療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缺血性中風。

黃軒說到,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在顱頸動脈夾層患者中,約40%曾有明顯外力誘因,包括按摩、頸部扭動、打噴嚏、咳嗽等,其中「頸部按摩或手法治療」更是最常見的外力因素之一,更有多篇病例報告記錄患者在「脖子按摩後數小時至數天」出現急性腦中風,經檢查證實是動脈夾層造成的。

黃軒也示警,動脈夾層是年輕人腦中風的主要原因,比例佔8至25%,也就是說對於年輕、平時沒三高病史的人來說,如果中風,很可能就是「血管夾層」惹禍。黃軒表示, 脖子按摩後的腦中風並非「瞬間事故」,而是「延遲爆雷」,前期只是內膜撕裂,可能無症狀或僅頸痛,中期血栓已經生成,會出現短暫神經症狀,等到後期血管完全堵塞,恐怕會引發急性腦中風。

黃軒提到,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初期只有頸痛或頭痛,中風可延遲24小時至5 天才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案例報導裡,患者『按摩後當下沒事,隔天突然倒下』。所以不要以為按摩後『當下沒事』就安全,真正危險可能潛伏在接下來的幾天。」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盯著電腦螢幕,讓現代人愈來愈常有痠痛問題。(示意圖/Pixabay)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盯著電腦螢幕,讓現代人愈來愈常有痠痛問題。(示意圖/Pixabay)

對此,黃軒也點出「手法治療」危險的3個原因,包括快速轉動或強行扭動脖子,容易拉扯椎動脈,增加動脈夾層與腦中風風險;大力按壓可能造成血管壁應力集中,撕裂內膜;有結締組織疾病、高血壓或血管壁較薄弱的人更容易出事。

黃軒提醒,頸部雖然容易痠痛,但它同時也是「玻璃零件」,想放鬆務必要避開危險手法,只要輕柔拉伸與放鬆肌群就足夠,不要迷信「喀喀響才有效」,那種聲音通常只是氣泡破裂,不代表治療成功;如果按摩或推拿後,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頭暈、語言不清、視力模糊,可能是動脈夾層的警訊,應立刻前往急診,爭取黃金治療時間。(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肩頸按摩「喀喀響」才有效? 醫示警「當下沒事≠安全」:恐數天內中風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