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宜蘭冬山鄉的「泉月樓行館」近日因被爆料部分建物為違建而引發廣泛關注。業者指出,這一切源於當地政府未能解決淹水問題,迫使他們不得不設置防水閘門和圍牆以保護自身財產。該行館在近期受到鳳凰颱風的影響,外圍的防水設施成功阻擋了洪水,讓內部保持良好狀態。

根據宜蘭縣政府的調查,「泉月樓行館」的建築面積約3000多平方公尺,其中200多平方公尺被認定為違建。縣府已於去年對該處發出違章建築處分書,並將其列入拆除名單。另外,行館位處特定農業區基地,有違章建築部分,可罰6到30萬元,2023年已開罰30萬元,部分樓管因未取得民宿登記,可罰10到100萬元,縣府將持續複查。若未改善最高恐遭罰130萬。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業者強調,當初建築時未預見會有淹水問題,隨著氣候變遷導致的頻繁暴雨,他們只能尋求自保。設置防水閘門的花費高達2000多萬元,這是他們在多次遭受淹水災害後的無奈之舉。他們希望能與當地政府合作,尋求更長期的解決方案,以避免未來再度面臨類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