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敏症狀要驗過敏原嗎?兒科醫替你解惑

分享: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秋冬是過敏的好發季節,許多家長經常詢問醫生「需要幫小孩檢驗過敏體質嗎?要幾歲開始檢測?」醫師說明,「過敏體質」通常是指遺傳基因所致的過敏疾病,沒有相關誘因環境,不一定會導致過敏發生。而健保給付的過敏原檢測已涵蓋大部分過敏性疾病,除非病況特殊,否則也不需要再自費進行其他檢測。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王萱鎮指出,過敏體質通常是多基因遺傳。現有醫學技術尚無法全面性的檢驗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所謂的過敏體質相關遺傳基因。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過敏原檢測,僅能檢驗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針對個別抗原,例如:塵蟎、貓毛、雞蛋等物質的濃度,藉以得知哪些物質會誘發身體對其產生過度反應。

長期反覆性身體搔癢,可能就是過敏的症狀。(示意圖/Unsplash)

此外,即使具有特殊的過敏體質相關遺傳基因,如果沒有環境生活型態等後天誘因所產生的致敏化過程,也不一定會導致後續的過敏疾病發生。那什麼情況適合去驗過敏原呢?王萱鎮指出,罹患「急性過敏反應相關疾病」的患者,較適合進行此項檢測。

常見的急性過敏反應相關疾病和症狀:

  • 異位性皮膚炎:長期反覆性身體搔癢,具特殊的身體病灶分佈。
  • 過敏性鼻炎:長期反覆性流鼻涕或鼻塞、打噴嚏、鼻子癢。
  • 氣喘:慢性咳嗽或合併有反覆喘鳴、胸悶。
  • 過敏性結膜炎:長期反覆性眼睛的紅癢與溢淚、眼睛周圍腫脹。
  • 急性蕁麻疹:突然出現皮膚突起斑塊樣紅疹,大部分伴隨搔癢,或兼具黏膜或皮下水腫。

王萱鎮解釋,往往許多檢驗出來的食物過敏原只是身體的一種免疫記憶,在判斷解讀上還是需要以自身是否有症狀為主。當出現疑似過敏性疾病的症狀,一定要由醫師排除其他類似症狀的疾病,建立正確診斷,才能合理地進行相關檢測及治療。

目前健保給付的過敏原檢測,已可涵蓋大部分過敏性疾病,常見的過敏物質,包括食物,如:蛋、奶、蝦、蟹、花生等,以及吸入性物質,如:花粉、貓毛、塵蟎等。王萱鎮強調,除非疾病嚴重度難以控制、或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察覺有特殊的過敏物質,否則不需要自費大量檢測上百種的過敏原。

王萱鎮表示,在幼年時期,腸胃道免疫系統接受各方食物的刺激,就有可能產生IgE。但身體免疫反應是一種複雜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有可能對此食物產生免疫耐受性,因而過敏症狀會逐漸輕微或不再發生;這種情況較常見於幼年期曾對蛋奶過敏的嬰兒身上。

王萱鎮提醒,許多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蟎、花粉),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暴露才有機會產生致敏化反應。因此通常建議家長在小孩兩歲或三歲以後再檢驗過敏原比較適合。她提醒,各種過敏性疾病的致病機轉往往具有多重致病因子,生活上並非一昧地避開過敏原就好,卻因而忽略了日常的保養、避免其他刺激因子、以及不願遵醫囑使用藥物治療,不僅無法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也有可能因過度限制飲食而妨礙正常的生長發育。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