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示警:俄授中空降武器與技術 旨在強化解放軍攻台戰力

分享:

歷史悠久的英國智庫26日撰文示警,俄羅斯已與中國大陸簽署合約,向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提供可空投的裝甲車輛、武器與技術,並派遣教官訓練營級部隊,強化解放軍武統台灣時的空降與滲透能力。此舉不僅能提升中國大陸戰力,也反映俄中在俄烏戰爭後深化的軍工及地緣政治合作。

英國智庫示警俄羅斯傳授中國大陸空降部隊指揮與控制程序,以強化攻台戰力。(示意圖/央視)
英國智庫示警俄羅斯傳授中國大陸空降部隊指揮與控制程序,以強化攻台戰力。(示意圖/央視)

成立將近2世紀的英國國防與安全智庫「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26日撰文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必須在2027年前具備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能力。然而,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風險極高,適合登陸艇輸送部隊與裝備的灘頭極為有限,沙灘的坡度與承載力更進一步限制了行動。奪取機場雖可讓部隊空運進入,但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時的經驗顯示,跑道很容易被破壞而失效。因此,解放軍迫切希望找到更多元的方式與地點,將部隊輸送到台灣。

雖然俄羅斯在軍事能力上超越中國大陸的領域正逐漸縮小,但其在空降機動方面的實戰經驗與能力,是中國大陸所缺乏的。根據駭客組織「黑月」(Black Moon)取得的合約與往來文件,俄羅斯在2023年同意向解放軍提供1整套裝備,可供1個空降營使用,並附帶供特種部隊滲透所需的特殊裝備,同時提供完整的培訓流程,包括操作員與技術人員的使用訓練。此外,俄羅斯也正在向中國大陸移轉相關技術,讓中國大陸能夠本地化生產,並逐步擴大量產與現代化改良。

這些大約800頁的合約與附件看似真實,部分細節也經過獨立驗證。但仍存在文件遭到篡改或刪減的可能性。根據合約規定,俄羅斯將出售給中國大陸

  1. 37輛BMD-4M輕型兩棲突擊空降戰車,配備100毫米火炮與30毫米自動炮。
  2. 11輛Sprut-SDM1輕型兩棲反坦克自走炮,配備125毫米炮。
  3. 11 輛BTR-MDM「拉庫什卡」(Rakushka)空降裝甲運兵車。
  4. 多輛「魯賓」(Rubin)指揮觀察車與KSHM-E指揮車。

合約要求所有裝甲車輛必須安裝中國大陸的通信與指揮控制系統,並確保與俄羅斯電子設備的電磁相容性。這不僅為了保持與中國大陸其他部隊的互相操作性,也是因為中國大陸裝備的技術性能更佳。俄方還必須調整裝備與軟體,以便使用中國大陸彈藥。

另俄方需訓練1個中國大陸空降營使用這些裝備。裝甲車駕駛員將在庫爾干馬什工廠(Kurganmashzavod)受訓,指揮觀察車與Sprut火炮的乘員,則在位於朋札(Penza)的俄羅斯企業「JSC NPP Rubin」受訓。在完成模擬器與訓練裝備課程後,中國大陸的空降營將在大陸境內的訓練場進行集體演訓,由俄羅斯教官負責指導,包括空降、火力控制與單位機動。俄方還將轉交Rheostat空降炮兵指揮觀察車與Orlan-10多用途無人機,並在中國大陸建立「俄製裝備技術維修中心」,移交所有必要的技術文件,使中國大陸能在未來自行生產與升級相關能力。

具備在台灣港口與機場附近高爾夫球場或其他堅硬開闊地帶空投裝甲車的能力,將使空降部隊大幅提升戰力,並可能威脅奪取這些設施,為後續部隊登陸清出通道。

此外,合約還包含「Dalnolyot」特種降落傘系統,可在高達32,000英尺的高度投放190公斤以下的載荷,投送距離達30至80公里。俄羅斯正在為中國大陸特種部隊提供裝備與訓練,使其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滲透他國領土,提供對台灣、菲律賓以及區域內其他島國的攻擊選項。

文章續稱,解放軍奪取台灣的最大挑戰,在於能否成功登陸並迅速集結足夠兵力,建立灘頭陣地,並在國軍完成動員之前奪取關鍵地形。適合登陸的灘頭數量有限且眾所周知;島上跑道與港口雖可能成為後續增援的重要設施,但台灣守軍必然優先破壞。

若解放軍空軍(PLAAF)在「聯合火力戰役」的支援下壓制台灣防空,空中機動將成為最快的投送方式,並能將作戰範圍擴散至更大區域。直升機雖靈活,但輕步兵若無裝甲與火力支援,將難以抵禦機械化敵軍,正如俄軍在霍斯托梅爾(Hostomel)戰役中的失敗所演示的。因此,能夠空投裝甲車輛,將大幅強化空降部隊的戰力,威脅奪取港口與機場,為後續大軍登陸鋪路。

值得注意的是,若中國大陸企圖奪取台灣,南海可能同時爆發衝突,迫使解放軍必須將戰力投射至更遠地區。在戰爭初期,空降機動可讓解放軍先行奪取台灣以外的關鍵地形,如機場與基礎設施,避免其被美軍用來反制兩棲登陸。換言之,增強的空中機動能力將為解放軍提供更多快速投射戰力的選項。

俄羅斯提供的裝備與伊爾-76/78(Il-76/78)運輸機相容,並可使用PBS-955M/957、MKS-350-14M與APSDG-250降落與傘降平台系統,「列車式」的空投車輛。俄軍最近在「西方演習」(Exercise Zapad)中展示了這一能力。合約也規定俄方須派遣教官赴中國,訓練中國大陸飛行員與機組員掌握這種投送方式。

中國大陸目前已能用運-20(Y-20)運輸機投送空降裝甲車,並在2025年部署了一系列與俄軍相當的新型空降裝備。然而,以1個俄式空降營的規模進行空降作戰,需要約35架伊爾-76,但大陸空軍僅擁有26架(其中10架為2013年由俄羅斯出售)。因此,解放軍為何仍購買整套俄式空降營裝備,引人關注。合約同時包含1整營的空投與傘降設備,顯示解放軍預期將取得更多運輸機,或分階段投送。

對解放軍而言,這筆交易的最大價值可能不在裝備本身,而在於俄軍可傳授的空降部隊指揮與控制程序,尤其是俄軍擁有解放軍缺乏的實戰經驗。合約還要求配備完整的營級裝備與更多指揮控制平台,顯示中國大陸希望進行營級的集體演訓,而這只能以俄式裝備為基礎。

這項交易同時凸顯俄中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逐漸深化的軍事工業合作。中方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主導,並有空軍與空降兵參與;俄方則由「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負責,並涉及「伊留申航空複合體」(PJSC Il)、「俄聯邦儀器設計局」(KBP)、「聯合儀器製造公司」(OPK)等多家國防企業,還包括俄國國防部的27家研究所。中方的實際執行則由「中航工業」(AVIC)、「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中國兵器工業集團」(NORINCO)負責。

歷史上,俄羅斯一直對向中國大陸輸出技術優勢領域心存戒心,擔憂知識產權遭竊。但隨著國際格局變化,莫斯科發視台海衝突與全球經濟秩序的分裂是1種槓桿,能將自己定位為北京的關鍵原料與軍工供應方。對中國大陸而言,資金注入俄羅斯軍工體系,則有助延續俄烏戰爭,從而牽制北約在歐洲戰場的力量。不過,中國大陸過去一直試圖淡化與莫斯科的軍事合作痕跡,如今這些合約恐意味著北京態度出現轉變,願意進一步深化與俄羅斯的直接防務合作。(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