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日發布一項新指令,規定外國人在申請赴美居留簽證時,若患有特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簽證可能遭拒。此舉引發外界爭議,被批評為「以健康歧視作為移民門檻」。

據《KFF Health News》披露,這份由國務院以電報形式發送給各國使領館的指令,要求簽證官依據申請人健康狀況、年齡及可能依賴公共福利的風險,判定其是否構成「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文件指出,若申請人因慢性病或年長而可能造成醫療負擔,簽證可被拒絕。
長期以來,簽證審查中已包含健康評估,如篩查傳染病(例如結核病)及確認疫苗接種紀錄,但新規將健康審查範圍大幅擴大,賦予簽證官更多自由裁量權。除傳染病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癌症及心理健康問題等皆列入考量,甚至連肥胖也被視為潛在風險,理由是可能導致氣喘、高血壓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慢性病。
文件同時強調,簽證官應評估申請人是否有足夠財力自行負擔醫療開支,「不得依賴美國政府補助或長期醫療機構照護」。對此,天主教移民法律網絡資深律師惠勒批評,該政策與國務院《外交事務手冊》中「不得以假設性情況拒簽」的規範相抵觸。
他指出,簽證官並非醫學專業人士,卻被要求預測申請人的健康風險與未來醫療費用,恐導致主觀偏見介入審查。此外,指令還要求官員考量申請人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如子女或年邁父母是否患病、殘障或需長期照護,以判斷申請人是否能維持就業。
移民律師表示,現行規定已要求申請人接受美方指定醫師的體檢,包括傳染病篩檢、心理健康調查與疫苗接種,新措施則進一步擴大慢性病影響的評估範圍。喬治城大學律師傑諾維斯警告,這可能使簽證審查出現更多不確定性與爭議,「若官員開始推測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未來的醫療風險,勢必影響大量合法移民的入境權利。」(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