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又出現新堰塞湖! 光復鄉大馬村民急撤離

分享:

花蓮縣政府21日中午發布緊急訊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觀測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一公里處形成新的小型堰塞湖,滿水位約60萬噸,預計24小時內將發生溢流。受此影響,光復鄉大馬村民已開始撤離,台9線馬太鞍溪橋便道也將隨時實施預警性封閉。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觀測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一公里處形成新的小型堰塞湖,滿水位約60萬噸,預計24小時內將發生溢流。(圖/林保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21日上午陪同中央災害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前往太魯閣視察。黃群策指出,新堰塞湖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原堰塞湖堰體受到沖刷形成V型河道,下方部分土體因過於鬆軟造成小型崩塌。他表示,估計隨著溢流水量增加,新堰塞湖滿水位將達60萬噸,由於堰體土方很軟,預計24小時內就會被沖掉,將造成下游馬太鞍溪橋下方水位上漲約50到70公分。

林保署花蓮分署說明,21日上午8時30分搭乘直升機進行空中勘查時,於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發現堰塞湖區下方約800公尺處,右岸邊坡再度滑動,造成河道阻塞形成新的堰塞湖體。依現地初步判定,該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目前蓄水量約10萬噸,若降雨持續,預估約24小時後將達蓄滿狀態,屆時水量約達60萬噸。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觀測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一公里處形成新的小型堰塞湖,滿水位約60萬噸,預計24小時內將發生溢流。(圖/林保署提供)

根據水文初步模擬,若壩體在蓄滿後30分鐘內潰決,洪峰流量約為每秒670立方公尺,下游馬太鞍溪橋斷面水位可能上升約70公分。綜合研判,影響範圍主要為大馬堤防後方低窪區域,其他地區暫不受威脅。

季連成表示,新形成的堰塞湖比馬太鞍溪堰塞湖和燕子口堰塞湖還小,「就像蓄洪池般」,滿水位約50至60萬噸,而馬太鞍溪堰塞湖未溢流時是9100萬噸,因此即便這個新的堰塞湖水量全部宣洩而下,水位也只有增加50至70公分。他說,目前馬太鞍溪新形成的堰塞湖約10萬噸水量,根據觀察20至24小時會開始溢流,如果慢慢溢流沒問題,只是擔心流速快沖散壩堤,水就會一次宣洩。

花蓮分署指出,前進協調所已立即通知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要求馬太鞍溪下游河道內施工人員全面撤離,並請交通部公路局留意便橋安全及即時實施交通管制。同時,已通知花蓮縣政府、光復鄉公所及大馬村長,協助預防性撤離大馬堤防後方低窪區住戶。

大馬村長王梓安表示,目前撤離4戶,都去依親,另一名臥床者則由救護車送往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安置。由於台9線馬太鞍溪橋便道隨時預警性封閉,交通部公路局建議改走替代路線分流行駛,花蓮至台東以台9線、台11線經花蓮大橋為主要路線;花蓮至瑞穗、玉里、富里則走台9線經台11線、台30線、台9線。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