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6九合一地方選舉僅剩一年,前扁辦主任陳淞山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在歷經兩次大罷免慘敗後,陷入「末日現象」的政治困境。他認為,民進黨不僅無法重振旗鼓,更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甚至連台北市長選戰都找不出「像樣」的候選人,顯示綠營長期執政後的政治傳承出現嚴重斷層。
陳淞山表示,外界普遍認為,民進黨的政治低迷氛圍將直接衝擊明年底的地方大選選情。長期執政的高雄市與台南市可能因初選恩怨波及而陷入苦戰,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三都的選情更是幾乎看不到翻盤機會。他指出,即使民進黨在宜蘭仍有機會拿下縣長,整體選情仍極為不利,更遑論2028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

針對台北市長選戰,陳淞山強調這是民進黨的重中之重。若僅推出吳怡農、苗博雅等「二軍」人選,或是吳思瑤、王世堅等立委層級的政治戰將,恐怕難以有效牽制藍營,也無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政治效應,形同「未戰先敗」的政治布局。他批評這樣的提名策略充其量只是「廖化當先鋒」,顯示民進黨中央執政近十年,竟連首都市長像樣的候選人都培養不出來,向外界曝露「後繼無人、無能傳承」的政治現實。

陳淞山直言,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任總統兼黨主席,對此情況難辭其咎。他指出,前兩次地方選舉,蔡政府因執政爭議與提名失誤,導致民進黨全面潰敗,只剩下六席縣市長,全國總得票率比國民黨少8%到10%。而賴清德執政一年多以來,面對在野黨的反制與罷免對抗,加上執政者以罷免報復在野勢力,導致社會撕裂、仇恨對立升高,引發民意反撲,使綠營聲勢急速下滑。
對於外界傳出由前秘書長林右昌或現任秘書長徐國勇出馬角逐台北市長的說法,陳淞山持保留態度。他質疑,若林右昌能與蔣萬安「搏一搏」,為何在他操盤的第一次大罷免行動會如此慘敗?林右昌既已為大罷免擔責下台,再讓他在最讓中間選民反感大罷免的台北市戰局中力戰蔣萬安,恐使他成為「最佳戰犯」,永難翻身。
至於徐國勇身兼秘書長與選對會召集人身份,陳淞山認為若他有參選意圖,就不應同時操盤提名,否則形同「騎驢找馬」,讓人「看破手腳」。他強調,民進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應具備全國政治號召力,能與蔣萬安正面對決、帶動全台選情,而非僅是「陪榜角色」。
陳淞山最後呼籲,民進黨若要在地方大選中止跌回升,必須推出足以匹敵「總統層級」的戰將。他點名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外交部長林佳龍與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才具備在首都戰場上與蔣萬安抗衡的實力。他建議借鏡當年蘇貞昌選台北、蔡英文選新北的先例,找出最適合且願意拚搏一戰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否則綠營恐在2026與2028雙重選戰中陷入全面崩盤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