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時隔23年於長江水域首次自然產卵,消息傳出後受到許多人討論。大陸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卻指出,這項實驗仍是利用人工養殖的魚,在實驗條件下完成未打激素的自主繁殖,是人工干預下的產卵。這項實驗技術發展成熟,在歐美和大陸都有中小個體的鱘魚因此成功產卵先例。
大陸國寶魚「長江鱘」魚種經人工養殖、放流後重現生態系。(圖/翻攝自微博@四川觀察)
危起偉解釋,自然產卵或自然繁殖,是指魚類自然種群性成熟親魚在自然條件下的交配、受精過程未經人工干預,才稱為自然繁殖。在這之前,長江鱘宣布野外滅絕,是因為長江鱘自然繁殖活動停止,自然種群無法自我維持。
危起偉表示,先前放流600多條人工養殖的長江鱘,皆未監測到自然繁殖活動,亦即在自然條件下產卵。經研究,可能是魚群對天然河道的適應問題及相關水文環境條件,讓魚群「不敢」產卵。
水裡的長江鱘和魚卵。(圖/翻攝自微博@四川觀察)
直到今年3月中旬,才發現長江鱘在天然水域自然產卵,同一環境已有一批幼魚孵化。
長江鱘是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自2000年以來長江鱘自然繁殖停止,2022年7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宣布長江鱘野外種群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