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多國連續爆發無人機入侵事件,從瑞典、挪威一路蔓延至丹麥、比利時,造成多座機場與軍事設施暫時關閉,凸顯歐洲空域監控的脆弱,也再度引發對俄羅斯混合戰行動的懷疑。

綜合外媒報導,在瑞典第2大的「哥德堡-蘭德維特機場」(Gothenburg-Landvetter Airport)6日下午觀測到1架或多架無人機,迫使10多個航班改道或取消。警方隨後展開涉嫌「航空破壞」(aviation sabotage)的調查。瑞典國營的機場營運商「Swedavia」晚間宣布,警方已結束行動,航班準備恢復。
瑞典事件並非孤例。僅2天前,比利時也因多起無人機目擊而陷入癱瘓。該國最大的「布魯塞爾機場」(Brussels Airport)1週內3度關閉,最新1次發生在6日晚間,持續約1小時。
更令人憂慮的是,無人機不僅出現在民航上空,也逼近軍事與核能設施,包括比利時佛拉蒙大區東部林堡省(Limburg)的核武轟炸機基地、部署F-35戰機的弗洛雷訥(Florennes),以及莫爾(Mol)的核能研究中心。
比利時政府為此迅速召開緊急會議,首相德韋弗(Bart de Wever)宣布加速推動「國家空域安全中心」(National Airspace Security Centre),預定於2026年啟用,以集中監控與分析全國領空事件。
同時,德國也派遣空軍人員與反無人機設備支援;比利時國防部長弗蘭肯(Theo Francken)則與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通話,獲得北約支援承諾。
歐洲今年的無人機危機正在擴大。9月間,19架俄羅斯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促使華沙援引北約第4條款,要求成員國承諾「當北約成員國在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在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提議下,北約各國將進行緊急磋商。」
對此,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呼籲建立「無人機防線」(drone wall)。此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及挪威首都奧斯陸機場,也因類似事件短暫關閉。
儘管大多數事件仍未找到具體責任方,歐洲多國官員已暗示背後可能涉及「具有國家水準的行動能力」者。比利時媒體則報導,政府懷疑俄羅斯可能在背後操作,意圖報復比利時清算機構「歐洲清算銀行」(Euroclear)凍結1,400億歐元的俄羅斯資產,而這筆資金未來可能被歐盟拿來援助烏克蘭。
然而,莫斯科否認涉入,強調這些指控「毫無根據」。隨著歐洲空域一再被干擾、軍事與民用設施屢受威脅,歐洲各國開始正視1場可能已悄悄展開的「無聲戰爭」。(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