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持續引領產業發展,再度藉由金融數位創新業務獲得認可,憑藉「打造亞太首個金融監理法規報表虛實整合系統」與「全資產健診暨智能遠距財富管理模式」兩項專案,於今(2)日勇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5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智慧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暨 AI 應用特別獎,以及「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兩大獎,充分彰顯中國信託銀行在數位驅動變革上的領導地位,並成為推動產業邁向智慧轉型的標竿。

由《哈佛商業評論》主辦之「數位轉型鼎革獎」,旨在成為推動臺灣數位轉型的前進動力。自2021年起,透過專業嚴謹的評選過程,表揚各產業中成功創新的數位轉型案例,打造臺灣企業數位轉型的標竿。中信銀行於本屆表現優異,代表出席的中信銀行楊銘祥總經理強調,數位金融必須走入生活場景,中信銀行推動數位創新及永續金融雙軸策略,創造品牌核心競爭力,以可持續的框架與心法,打造敏捷創新的數位觀念與環境,複製且擴散至個人及法人金融業務,將數位轉型變成銀行日常的一部分,提供客戶便捷且最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楊銘祥總經理特別感謝評審對中信銀行的肯定,亦自許持續深化金融服務創新,致力推廣普惠金融。

本次勇奪「智慧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暨 AI 應用特別獎的「打造亞太首個金融監理法規報表虛實整合系統」專案,為法人金融業務範疇,突破過去法規報表申報常因檢核規則涵蓋不全,或資料錯誤需人力回溯,導致自動化成效有限。中信銀行結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透過系統智慧比對、解釋與優化,減少人工介入,提升整體效率與準確性,將每份法規報表平均每月耗時220分鐘降低至20分鐘,效率提升91%,並有效減少95%的人為錯誤與數據不一致的風險。主辦單位表示,中信銀行善用AI應用,整合超過250種資料類型的原始數據,透過標準化、清洗、模組化處理,供RPA與AI系統即時存取,大幅提升資料處理效率,並打造多重保險的防錯架構之成效卓越,值得借鏡。

另一方面,中信銀行於財富管理業務,架構專屬個人的智能化金融體驗場景,本次獲得「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肯定的「全資產健診暨智能遠距財富管理模式」,包含「全資產健診」及「AI智能遠距財富管理服務」兩種服務。其中,「全資產健診」整合「不動產健診」、「股權健診」及「保單健診」三大功能,藉由內外部數據串聯與視覺化呈現,協助高資產客戶全面掌握財富全貌,並透過專屬分析報告,提供完整資產檢視與保障建議。「保單健診」則以智能保險規劃為核心,涵蓋保障缺口分析、保費支出匯總與理賠流程簡化,大幅提升顧問服務效率與精準度;「AI智能遠距財富管理服務」則是透過AI技術分析預測客戶的理財需求,主動提供個人化的理財建議及提醒,並透過智能引導即時配對,媒合最適合的理財顧問或專業團隊,運用科技打造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最有溫度的數位理財體驗。
中信銀行以數位轉型作為核心驅動力,積極拓展跨境與跨平臺的智慧應用,使數位科技落實於日常金融體驗,朝「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金融機構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