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朝野和諧兩岸和平系列二:在野黨解凍預算 開啟和解之窗

分享:

中時社論

行政院在總預算案覆議遭駁回後,院長卓榮泰下鄉宣講,不僅為大罷免添柴火,也讓黨內派系為了2026初選的角力浮上檯面,根據近來國內多家民調顯示,國民黨支持度持續下滑,民進黨此局確實已占上風。然而,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川普關稅風暴來襲,美國將向台灣課徵32%的對等關稅,中共東部戰區又發動軍演,國民黨或可在此際主動解凍預算遞出橄欖枝,為朝野亂局解套。

總預算表決。(圖/中天新聞)

化解僵局 符合全民期待

根據立法院114年度總預算審查總報告內容,「歲入」部分不減反增,但關鍵歲出部分,共刪減67億3763萬元;再加上各黨團送院會處理項目,再減列1068億6162萬9000元,合計減列1135億9925萬9000元;另有通案減列決議,統刪不低於939億7500萬元。

至於凍結金額,立法院雖未呈現於審查總報告中,但行政院計算的金額約1300多億元,大多是各部會業務費,其中多數要送立法院會討論才能解凍,也因此當各部會不斷凸顯預算遭刪凍的窘況時,國民黨則強調「凍結預算」不會讓預算遭實質刪除,民進黨為何不敢提解凍案?雙方陷入僵局。

從政治盤算來看,行政院想當然爾連覆議案都被駁,自然不會再向在野黨低頭,於是透過下鄉政策宣講機會,搭上大罷免列車,不只是要在預算部分扳回一城,之所以打出「抗中保台」的國安牌,把在野黨打成「中共同路人」,讓國民黨翻不了身,更是劍指2026縣市長選舉,以達成中央和地方完全執政目的,屆時國民黨就算在國會多數,也難有用武之地。

從法制面來看,過往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立法院各黨團均依其權責對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提出「減列案」、「凍結案」及「主決議」等預算提案,期間與行政部門溝通詢答,並於立法院審議期中議決。不過,此次預算審查,朝野對立互不相讓,在爭議聲中完成三讀,儘管立法院長韓國瑜事後曾提出協商方案進行各黨團協商,但因各有立場破局,也加大朝野裂痕,造成目前國會空轉。

預算審議是立委監督行政的重要權力,過往對於立委能否凍結預算學界有不同看法,認為恐擴張立委職權,成為要脅行政部門的工具,此次不少預算遭凍結,行政院原本指解凍程序複雜且耗費時日,但從立法院本會期開議迄今,若已提專案報告解釋,部分預算已排入議程完成解凍。

以退為進 爭取中間選民

此外,依據《預算法》解凍有相關流程要走,但學界也有人認為,即使院會未重新審查,各委員會召委還是可自行將書面報告案排入討論事項。雖然這不是常態,但此次凍結部分已造成民怨,近來民調賴清德和卓榮泰支持度均上升,卓揆甚至在死亡交叉後出現翻轉,反而國民黨因大罷免失去不少支持度,國民黨若能先在凍結預算部分讓步,主動提案解凍與民生相關部會的預算,縱使有法令適用爭議,但也不失為新的契機。

大罷免風起雲湧,藍營雖已經打破罷免綠委鴨蛋的窘況,但國民黨內部仍對主席朱立倫抗罷不力有種種質疑,甚至面對「賴17條」,國民黨始終拿不出具體主張,對兩岸論述又淪於空談,以致民調從去年選戰後直直落,處於25%上下的低空,相較民進黨保有逾40%的支持度,必須有更大格局的應對之道,才不致連明年地方選舉也全盤盡輸。然而,就算大罷免後國民黨保住立院多數席次,現在行政院的鴨霸作風依然不改,政治僵局依舊,對國家發展也沒有好處。

更何況,川普2.0已在國際掀起驚濤駭浪,對等關稅制度將衝擊全球經貿市場,台股已多次創下最大跌點紀錄,台灣無力承受內耗,執政黨打著藉內部矛盾淡化外部環境困頓的如意算盤,在野黨若能主動釋出善意,相信會取得中間選民支持,無形之中也給綠營二階連署卡關的現況一記當頭棒喝。

在當前朝小野大的局面下,在野黨出招刪凍預算,確實掐住執政黨的要害,卻也出現「七傷拳」效應,而執政黨執意當家鬧事,擴大朝野對立,又何嘗不是一刀兩刃。民主政治講求良性的政黨競爭,絕對不是動輒情緒勒索全民,國民黨此刻若能率先以退為進,主動解凍預算,或許能為朝野打開和解之窗,符合全民期待。

留言衝人氣 2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