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船公司承造的自製潛艦原型艦海鯤號(711號),預計4月進行海上測試。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近日表示,海軍「潛艦國造」計畫關乎台灣未來海防戰力,對於預算,她始終堅持立場,反對貿然編列後續艦預算,除非原型艦海鯤號通過岸測、海測及戰測等各種測試,按部就班,「符合作戰需求」再編預算。雖然她的堅持常招致民進黨及側翼攻擊,但她仍將持續嚴審預算,為國防把關。

針對海鯤號的預算是否有被刪除,馬文君表示,沒有,海鯤號預算一毛未刪。根據國防部說法,原型艦海鯤號仍在進行泊港測試(HAT),預計11月交艦,且根據《上報》2月報導,海鯤號測試期間出現不少技術問題,時程會否延宕還是未知數。目前海鯤號交艦結案的日程延至2029年,尚未執行預算約25億6000餘萬元,2025年編列的預算約5億8000萬餘元,無刪減通過。
至於藍、白營是否有刪後續艦的預算,馬文君強調沒有,潛艦後續艦預算一毛未刪,只先凍結一半。「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海鯤號潛艦後續艦、後續艦計畫)期程自2025年至2038年,海軍預計分3階段、籌建7艘潛艦後續艦,總預算將達到2840億餘元。2025年國防預算,針對後續艦編列20億元預算,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最終決議「以凍改刪」,先凍結5成、10億元。

馬文君表示,對於國防預算的立場始終如一,就是把軍購花在最正確的地方,購買最需要的武器,後續艦計畫預計再花2840億元,交艦期程就算一切順利,長達14年,屆時2040年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戰場環境,1990年代技術的柴油潛艦是否還「符合作戰需求」還是未知數。
馬文君指出,她原先對後續艦的提案是將20億元預算全刪除,待海鯤號完成測試後再編列,確保國造潛艦品質,但經黨團溝通,且不樂見軍購淪為賴政府政治操作的工具,才支持將後續艦預算先凍結5成。
針對潛艦後續艦預算要如何解凍,馬文君表示,為了確保後續艦達到海軍標準、符合作戰需求,且安全無虞,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要求海鯤號需通過海測,由國防部向立院專案報告,始可動支遭凍結的預算。
馬文君強調,國防部長顧立雄早與朝野達成共識,2024年7月受訪時就承諾,後續艦的相關經費即使編列,之後要動支,也要待原型艦海鯤號通過海上測試後,才會進行動支。既然通過海測是朝野及國防部的共識,何來藍、白營刪潛艦預算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