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水療不是治療!「治標不治本」醫警:4類患者恐加重病情引發感染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每日健康

一位便祕患者看到健康中心寫「大腸水療可以排毒養生、清除老糞便,幫大腸做好保養」令他看的好心動,於是詢問醫師的意見。但醫師表示,大腸水療不僅不能幫助排毒、保養腸道、解除便秘,若貿然做水療,當心可能增加身體負擔,做完大腸水療後可能會引起腹脹、胃痛、腹瀉、噁心、脫水等副作用,並增加腸穿孔的風險!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發文說明,大腸水療又俗稱「洗腸」,透過細長的管子進入直腸,使用與接近人體的溫水,沖洗大腸,藉此刺激腸道蠕動,順利排出糞便。不過陳威佑提醒,大腸水療看似合理,但以臨床角度來看,風險可能大於正面效果。

大腸水療不能幫助排毒、保養腸道

大腸水療的行為,最早可以追朔至古埃及。當時人們認為體內的排泄物充滿毒素,如果不儘快排出、堆積過久,就會讓身體腐朽、死亡。而此種觀念一直延續到1900年代,有學者提出了自體中毒 (autointoxication) 的說法。認為結腸中的細菌會跑到身體其他器官,引起中毒、疾病,因此當時歐美地區也掀起做大腸水療的熱潮。

隨著醫學的進步,此種說法已被推翻。腸道的黏膜是由水、黏液素、球狀蛋白質、脂質、DNA等物質組成。腸道黏膜可以做為物理屏障,減少分子滲透、病毒侵入、腸內菌移位,就像是鞏固腸道健康的城牆。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有腸道細菌移位,導致自體中毒的情形發生。

陳威佑特別提醒患有腸漏症、慢性腸道發炎、免疫性腸炎(克隆氏症)、近期內腸胃動過手術的人,可能因為腸道黏膜受損,不建議做大腸水療,以免加重發炎、增加感染風險。建議以「改善腸道黏膜健康」為優先目標,接受醫師的藥物或手術治療,並調整日常作息 。

陳威佑醫師 授權提供

大腸水療不能治療便祕,還可能有這些風險

很多人說做大腸水療時,可以直接看到糞便隨著水流出體外,因此深信水療可以解便祕。事實上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便祕不只是飲食習慣不良引起,也可能跟情緒變化、藥物副作用、腸道感染或腫瘤相關。如果沒有釐清原因就貿然做大腸水療,日後還是可能會便祕,並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目前沒有任何文獻證實大腸水療可以改善便祕。《Colorectal Diseas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大腸水療會將直腸附近的固體糞便分解成細小的糞便,或讓糞便形成懸浮液體,反而增加細菌、毒素進入體內循環的機會。《Family Practice》期刊上的研究也指出,做完大腸水療後可能會有腹脹、胃痛、腹瀉、噁心、脫水等副作用,並增加腸穿孔的風險。

日常的正確保養

陳醫師提醒大家,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需要做大腸水療,而正確的腸道保養,就是從日常做起。陳威佑進一步說明,腸道本身就有清潔的功能,平時只要多攝取纖維、增加飲水量,無需刻意清洗結腸,糞便都會隨著腸道蠕動自然排出。

如果你經常飽受便祕之苦,建議先到大腸直腸外科做檢查,釐清便祕的原因後再進行治療,才能安心、有效改善便祕問題!

本文經 陳威佑醫師 臉書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授權報導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