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2位烏克蘭學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網站撰文,評論我國民間的備戰情形。對此,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提出看法。

張競受訪時說,從這兩位烏克蘭作者撰稿內容可以看出,烏克蘭知識菁英從來就不去思考,戰爭發生之前要如何維持和平、避免戰爭;戰爭發生之後,要如何在不屈服於敵方所開出條件下,儘速依據終戰指導結束戰爭。
張競指出,拉丁諺語有云:「Si vis pacem; para bellum.」,意思就是「若要追求和平,必先積極備戰」,這也就是當前國內許多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邊的「備戰方能避戰」口號。

但從這兩位烏克蘭學者所撰寫的內容來看,烏克蘭積極備戰,最後不但不能避戰,反而將戰事越搞越嚴重,這豈不是對其所倡議觀點最難堪的反諷嗎?全民積極備戰,但卻沒有誠意溝通化解矛盾;最後主戰派心想事成,反而讓烏克蘭順利跳入戰爭深淵嗎?
張競表示,台灣民眾必須認識,備戰確實是維持和平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但假若不與政治和解、排除紛爭歧見、降低敵意配套,反而積極備戰,終究是會讓嚇阻失效,使國家跨越處置危機的理性懸崖,面對衝突流血的無情命運。

張競認為,讓2個不高明的烏克蘭洋和尚跑來對台灣唸經,回想烏克蘭當初將瓦良格號航艦售予大陸,最後被改裝成解放軍的遼寧號(16號)航艦,還派出專家協助大陸軍工產業升級,難道烏克蘭對台灣都沒有一點歉意嗎?
當初烏克蘭還有個政府部會層級高官,出面指責台灣銷售個人電腦給俄羅斯,當時我國政府還覺得被烏克蘭指責相當理虧;如今證實全世界都還在跟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其中美國與歐盟都還是大客戶,請問烏克蘭政府對此敢吭聲嗎?基輔只知道對台灣指三道四,這種欺善怕惡習性,其實就是讓人覺得烏克蘭不值得同情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