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困境源頭 粉專嘆:我們不幸遇到李登輝

分享:
0:00
volume_up

主計總處公布2024年,全年經濟成長率4.3%,儘管整體經濟數字亮眼,但受僱員工勞務報酬占比從2012年的45.77%,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43.87%。粉專《工程師看政治》分析過去30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過程,指出,已故前總統李登輝當年跟現在的民進黨一樣,忙著批鬥政敵,排斥開放性政策,讓台灣就此失去國際競爭力,在不斷內耗下陷入低薪困境。

已故前總統李登輝。(圖/擷取自維基百科、國民大會秘書處製)

工程師看政治表示,1980年代的台灣,正值「生於憂患」的時期,全國滿是第一代創業家,政治尚算清明,中央多有能員幹吏,孫運璿、李國鼎等人也在此時決定了半導體的發展方向。正好張忠謀在美國德儀不得志,受邀回工研院任職,1987創立了台積電。

粉專續指,1996年ITA協定成立,從此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進出口都免關稅,這一面為台灣帶來了國際競爭,一面也打開了國際巿場,造就半導體30年盛世。不過,如果離開半導體業,就沒這麼好運了。其中粉專直指,1996年以前,內閣原本也為其它產業規劃了未來的方向,即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將台灣打造成亞洲海運、航空、金融中心,但很不幸的,「我們遇到了李登輝,他一上任立刻戒急用忍,將計劃叫停。」

粉專痛批,李登輝的施政順序,基本上跟現在的民進黨很像,文革跟批鬥放第一位,其它都擺後面,他排斥開放性政策,凍省之後,政府效率大打折扣,他又大力推動所謂「本土化」,於是愈來愈多人開口閉口都在愛台灣,國家史觀開始改變,地理視野一天天被限縮,教材愈來愈爛,升學愈來愈亂。

粉專認為,四年的台式文革,讓我們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機,2000年陳水扁接任後,正式廢止亞太營運中心的計劃,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亞洲金融中心的生態位被香港搶下,航空轉運中心也被香港、新加坡佔去,如今這些錢都是別人在賺。

粉專也端出數據佐證,半導體因為有政策的支持,又有全球的巿場,才有今天的繁盛,但除此以外的行業都沒有以上條件,不但政策封閉,又面臨關稅壁壘,巿場小,毛利低,當然無法跟上GDP的成長。台灣科技業從業人數僅33萬,佔比不足3%,但服務業則有680萬人,佔比達到60%,國家有過半工作人口的產出被限制在國內巿場,收入當然高不起來,國民當然普遍低薪。

最後,粉專以近期紅火的DeepSeek為例,提到「開放」的重要性。DeepSeek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做到chatGPT相同的功能,震驚了世界,DeepSeek因為開放而強大,OpenAI則因為封閉而暫居落後,相同的經濟規律,總是不斷的重現在不同的地方。只要大陸不內耗,繼續投放資源,面對競爭,開放巿場,除非美國開戰,否則科技發展是怎麼封也封不住的。台灣也一樣,唯有開放才能成長,唯有成長才能擺脫低薪,要接上國際巿場,就必須與大陸和緩敵對關係,而要改善國際關係,就一定要先擺脫民進黨的黑暗統治。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