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政府今(11)日傳出將調整「賴17條」政策執行方向。據了解,在726大罷免失利後,為避免引發民間緊張氣氛,陸委會擬將部分措施暫時擱置,未來將不再積極限制民間交流,僅針對公務員赴大陸維持必要管制措施。

今年3月13日,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並針對5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限制國人的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宗教等各領域交流。行政院在5月更進一步召集相關部會,研擬103項修法、計畫與措施。
根據中時的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原本綠營評估若大罷免成功,將可在國會取得優勢地位,進而啟動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國安法》、《反滲透法》等相關修法。然而,726大罷免結果不如預期,為避免觸及敏感神經,政府決定暫緩部分措施執行。對此,政院人士表示,目前各項工作仍在審議及相關程序中,將在適當時機對外說明。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民進黨原本以「抗中保台」為由推動大罷免,但在民意不埋單後才決定暫緩推動「賴17條」,並質疑此舉是否真的有意緩和兩岸氣氛。同黨立委翁曉玲則呼籲,政府應放寬對中低階公務人員的管制。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由於控管嚴格且需事前向政府系統登錄回報,許多教師擔心被找麻煩或被標記,寧可放棄兩岸交流機會。
宗教界人士則指出,「賴17條」實施後,兩岸道教交流趨於低調,他們期盼政府了解民間真實需求,「少口水、多政策」。1位不願具名的道教人士強調,宗教交流只會為兩岸和平加分,不該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影響多年建立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