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離亂之歌》反省歷史!張曉風自豪父輩成就 王健壯嘆:從媽媽身上看到我們的脆弱

記者高珞曦/台北報導

1949年國共內戰,200萬軍民播遷來台,是一代人刻骨的傷痛。公視與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拍攝紀錄片《離亂之歌》,透過王健壯、張曉風等7位來台二代的文學家獻「聲」,譜出那段顛沛流離的艱辛之作。

紀錄片《離亂之歌》透過7位當代文學家口述,展示出1949年代人們心底無法抹滅的傷痕。(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離亂之歌》共有7個篇章,分別為流離、渡海、新生、滄桑、懷鄉、返鄉、回望,透過7位作家蘇偉貞、陳義芝、張曉風、桑品載、隱地、王健壯、向明等人的生命歷程,梳理自己與父母輩的流離人生與望鄉情懷。

對於拍攝始因,《離亂》導演今天在記者會中齊怡表示,現代社會生活速度很快,很多東西會被時代等浪潮淹沒,年輕一輩可能也不熟悉1949年的這段歷史,「如果沒有回顧或反省,要怎麼前行?」

齊怡說,成年來台的第一代、幼年來台的「一代半」有各自的使命,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回望這段生命經歷並書寫下來,期間經過時間的淘洗、沉澱,得到深刻的反省和體會,「大歷史的轉折當中有很多傷痕,來到無路的時候,是文學開拓新的路徑,讓我們從中找到歷史的意義在哪」。

《離亂》導演齊怡認為傳承這段歷史她責無旁貸。(圖/記者高珞曦攝)

齊怡也提到,228的省籍衝突、1949年的動亂都是父執輩心中的傷痕,當年經過這段的人們彷彿插枝植物,只有一滴水也要活下去,同時他們也背負著一方人說他們思念故土、另一方指責他們貪戀現在的生活,深切的傷痕在心中日積月累,使他們從此沉默,「但將這段回憶書寫下來,是一種自我療傷的過程,經由電影將離亂傷痕如歌釋放」。她認為,歷史有灰色地帶,渺小的人物被大歷史推著走,有太多身不由己,應該用寬容、包容的角度看待,才有助於融合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族群。

在《離亂》獻聲的作家們出席電影座談會談起自己的經歷。(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張曉風說,外省第一代受了很多委屈,合在一起卻成就了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環境。(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張曉風22日出席《離亂》首映會時,她開玩笑表示,台灣醫藥進步,讓她熬過69歲那年的大腸癌,活到現在82歲,讓她們得以繼續訴說當年的故事給現代人聽。她說,外省第一代都是軍人或是教員,這些人合在一起創造現在這麼多知識和財富,儘管個人可能受了很多委屈,但合起來就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成就,「叫我們華人也好,台灣人也好,中國人也好,反正我們並不是失敗的。雖然近幾年政局不好,可是這塊土地上我們曾經很有尊嚴」。

王健壯在媽媽與父執輩身上看到堅韌的生命力,讓他感覺有義務要傳承1949年遷台的歷史。(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王健壯則透露,媽媽今年已是98歲高齡,他常去護理之家探望媽媽,雖然常被媽媽這個家裡的「老大」叮囑生活習慣要改,但他也發現,「他們那一代人的生命力怎麼那麼堅韌,那麼強悍,明明吃不好、穿不好還天天逃難,我岳父也是90多歲過世,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們這一世代的脆弱」。

王健壯引述德國哲學家黑格爾(Hegel)的話,「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從來不會在歷史得到教訓」,王健壯認為,必須要把1949年這段歷史留下來凝固,放到未來,才能看出這段歷史有什麼意義,「不要忘記戰爭是這樣一回事」。他還提到,「20世紀後除了越戰打打停停,有哪個國家戰爭延續12年之久?我們有義務為這段歷史賦予意義,未來比過去來要重要,要從歷史當中學到一點東西」。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