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推首部兒童醫療短片 細膩記錄兒醫價值與初心

分享:

在少子化與醫療人力挑戰日益嚴峻的時代,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影片於今(5)日正式發布,以溫柔細膩鏡頭記錄兒科醫療團隊的日常與信念,呈現臺大醫院兒童醫院的兒科醫師們如何以專業、耐心與愛心,讓「希望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圖/翻攝自〈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圖/翻攝自〈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

影片以「盼尋回初心」為主題,邀請多位兒科醫師真誠分享從醫歷程與心路轉折。從新生兒病房到重症兒童醫療照護的真實場景,民眾可看見兒科醫療最真實的臨床現場的專業、韌性與醫療人文溫度。〈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不僅是一部醫療紀錄,更是一封寫給社會的信─希望透過醫師與病友家庭的故事,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價值的重新理解與支持,讓社會看見那些「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

影片以「種子到花朵」的意象貫穿全篇,象徵兒科醫療的細膩與長遠。每一位醫師與護理團隊,都是默默灌溉希望的養分。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李旺祚院長與兒童醫療團隊長期陪伴病童家庭走過艱辛治療過程,他表示:「兒科醫師照顧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個家庭。當我們看到家長露出安心的笑容,那份感動就是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兒童內分泌科童怡靖醫師照護的病童小C,國一時因「第一型糖尿病」被送入加護病房,從抗拒到接受、從無助到成長,最終成為臺大醫院護理師,用親身經歷回饋他人。童醫師說:「孩子不只是病人,而是未來的希望。當他們願意回來幫助別人時,就是醫療最美的循環。」

小C國一時因「第一型糖尿病」被送入加護病房,從抗拒到接受、從無助到成長,最終成為臺大醫院護理師,用親身經歷回饋他人。(圖/臺大醫院)
小C國一時因「第一型糖尿病」被送入加護病房,從抗拒到接受、從無助到成長,最終成為臺大醫院護理師,用親身經歷回饋他人。(圖/臺大醫院)

新生兒科曹伯年醫師與陳倩儀醫師照護的早產兒「福寶」,出生僅459公克,歷經半年住院後終於平安回家。家屬感性地表示:「臺大兒科團隊讓我們在絕望中找到希望,陪著孩子一關一關渡過難關。」

兒童心臟科林銘泰醫師則分享11歲病童吳小妹的故事。吳小妹自出生起便與「法洛氏四重症」對抗,成為臺灣第一位接受可吸收鐵質支架治療的病童。林醫師說:「兒科讓我們看見生命最真誠的一面。每一次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的希望開路。」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表示,兒科醫師的工作不僅是醫療(治療疾病),更是一場與生命同行的旅程。從新生兒的第一口呼吸,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兒科醫師陪伴病童與家庭走過人生最艱難卻也最充滿希望的階段。每年都有許多醫學生在臨床見習中被這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感動,選擇加入兒科行列,延續守護生命的使命。

「兒科醫師的價值,在於用一個決定、一個行動,改善孩子的一輩子。」這份信念,是兒科醫療最動人的核心。

面對少子化的趨勢,臺大醫院余忠仁院長與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李旺祚院長共同呼籲政府與社會應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於兒童健康與預防醫學,讓臺灣的孩子不僅「活下來」,更能在友善的兒童醫療環境中「活的健康、快樂成長」。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