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向立法院提出關稅談判專案報告。他指出,20%的暫時性稅率是談判階段性結果,臺美尚未達成協議,一方面是尚未進行最終總結性會議,另一方面是臺灣為美國第6大貿易逆差國,2024年貿易逆差達739.2億美元,其中9成來自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電子零組件等資通訊(ICT)產業;臺美雙方需要更多時間溝通232條款相關議題及供應鏈合作。

卓榮泰上午到立法院提出「臺美關稅談判之進程、方針、原則及臺灣產業可能遭受之衝擊影響評估」專案報告並備詢。
卓榮泰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已於8月7日上路,經臺美雙方數月持續密切磋商談判,臺灣適用的對等關稅稅率已由4月2日美方宣布的既有稅率加32%,調降為既有稅率加20%的暫時性稅率。
卓榮泰強調,但臺美談判仍持續進行中,我方後續談 判目標是爭取更好、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並與232條款一併協商,同時努力爭取不以疊加既有稅率方式計算。一旦達成協議,會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

有關對等稅率計算方式,卓榮泰在報告中說明,美方在4月2日與7月31日公告計算方式,即是以「輸美產品既有稅率」加上「對等關稅」計算,「輸美既有稅率」是指美國對全球的最惠國稅率(MFN);除非是少數與美國簽有 FTA 國家,不然各國銷美原產品稅率均與臺灣相同。目前僅歐盟因已與美方達成協議,有不同計算方式。
卓榮泰說明,依據2024年統計,美國從臺灣進口值分別為工業1128.6億美元、農業8.9億美元。臺灣所有輸美產品既有稅率平均為3.3%。
採購方面,卓榮泰指出,臺美雙方基於糧食安全、能源安全考量,盼能增進自美採購黃豆、玉米、小麥、石油、天然氣等農工產品。投資部分,臺美產業長期互補,近年臺美投資關係熱絡,雙方都認為擴大雙邊投資可增進彼此共榮發展,打造促進及便捷跨境投資的最佳環境。

卓榮泰表示,20%的暫時性稅率是談判階段性結果,臺美尚未達成協議,一方面是因時程而尚未進行最終總結性會議,另一方面是臺灣為美國第6大貿易逆差國,2024年貿易逆差達739.2億美元,其中9成來自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電子零組件等資通訊(ICT)產業,涉及美方正在進行的「232條款」調查,美方相關關稅政策還在研議,因此臺美雙方需要更多時間溝通232條款相關議題及供應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