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福音!國衛院新發現「長效針劑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分享:
0:00
volume_up

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臨床治療實務上常使用口服型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具有服用的便利性,但需每日服用1-4次,患者容易不小心或因抗拒而停藥,造成復發或再住院的風險。

長效針劑型抗精神病藥物,可提升病人治療遵囑性。(圖/國衛院提供)

而施打長效針劑型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與口服藥相近,2周到3個月施打一次即可,可有效避免患者常見的不依醫囑服藥問題。然而由於醫師與患者對於長效針劑的不了解,且價格較為昂貴,因此被視為第二線用藥,醫學文獻上也少有大規模的首次住院病人接受長效針劑的追蹤研究。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為堅特聘研究員所帶領的跨機構團隊,針對超過5萬名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所進行的追蹤,研究發現住院期間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且能避免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相對於接受口服藥物的患者能夠降低再住院風險,但若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反會增加再住院風險。本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JAMA Network Open》

長效針劑可否降低在住院率,有無早期中斷是關鍵。(圖/國衛院提供)

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期間,是否接受長效針劑並不是像臨床試驗一般採隨機分派,而是主治醫師綜合病人當時情況所下的決定。為了儘量減少可能的干擾因子,研究團隊同時考量了相關的社會人口學特徵和臨床特徵,並分別使用柯克斯比例風險(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CPH)模型,與加速故障時間(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AFT)模型進行多變項存活分析。

本研究中「中斷用藥」的定義,指的是超過預定施打日1個月後仍未進行施打;而「早期」指的是在出院後最多只在時限內施打過1次長效針劑。

在依據患者性別、年份、先前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情況、首次住院年齡、和住院長度等量化分組分析後,與未接受長效針劑的患者相比,接受長效針劑但無早期中斷用藥者再住院風險可降低12-13%;反之,若接受長效針劑而有早期中斷用藥者再住院風險則會提高22-25%。這顯示出院後是否中斷用藥影響至深。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自2022年起於健保總額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27億元專款專用。(圖/國衛院提供)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為了強化精神病人的照護,自2022年起於健保總額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27億元專款專用,讓國內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與國際接軌。國外研究指出,長效針劑不僅可以降低服藥中斷率、減少疾病復發機率,下降旋轉門效應。依據健保申報資料,2023年長效針劑專款的使用率達82.8%,與2022年僅有61%相比提升了35.7%,顯示國內確實有使用需求。根據本研究若能增加醫師與患者對於長效針劑的了解,並輔以醫病共享決策,可減少對長效針劑的抗拒,並避免長效針劑使用後的早期中斷用藥。

在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治療實務上,不能期待醫師開了處方病患就會配合,而是把臨床照護團隊所需訓練及投入心力視為成本的一部分,才能實質上提高長效針劑預防再住院的效用。對於首次住院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長效針劑的療效如何改善,具有重要的意涵。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