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7月起對陸電動車加徵最高38%關稅 陸外交部嗆:「將採措施」維護權益

分享: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歐盟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宣布對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以反制大陸政府對電池和電動車產業的過度補貼傷害歐盟本地車業競爭力。在受調查的大陸3大汽車集團中,比亞迪將被加徵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

歐盟擬對大陸電動車加徵關稅,對此陸外交部開嗆。(圖/新華社)

歐盟執委會指其調查發現,大陸的補貼涵蓋從鋰電池原料到電動車運輸至歐盟港口的「整條供應鏈」。

歐盟成員國立場不一

歐盟對各國進口車的一般關稅稅率為10%,加徵這批反補貼稅將使大陸電動車出口到歐盟的關稅成本增達27.4%至48.1%。

在此之前,美國政府5月率先宣布對大陸進口電動車關稅提高到100%,以消除大陸的不公平貿易行為;6月上旬土耳其則宣布對大陸進口車輛加徵40%關稅,以扶植本國產業並降低政府赤字。歐盟執委會是在去年10月針對大陸輸入歐盟市場的電池電動車(BEV)展開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依規定須於13個月內調查完畢,啟動調查9個月後可對大陸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施加暫時性的反補貼關稅。

特別的是,這項調查並非產業界提出,而是執委會主動發動。執委會當時解釋,已收集足夠證據顯示大陸經補貼的低價電動車大量進入歐盟,對歐盟產業構成威脅,而歐盟電動車產業雖未提出申訴,但有義務協助調查。

歐盟成員國政府對此立場不一,法國傾向較高關稅,德國則憂慮自家汽車產業受大陸市場報復,希望壓低加徵關稅的區間。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日在記者會回應表示,歐方對自大陸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我們注意到,近段時間,歐洲多個國家政要、業界的代表對歐委會的調查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通過對大陸電動汽車加稅來試圖保護歐洲產業是錯誤的方法。

「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林劍表示,我們敦促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星島網)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