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繼上周(16日)公布2025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雲林縣長張麗善施政滿意度在全國22位縣市首長中排名第4,躍升為「標竿組」,獲得「天下標竿縣市首長獎」,本周(22日)再公布第三屆「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獲獎名單,雲林縣在非六都縣市中,以四座優選拔得頭籌。再次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難能可貴的是四座優選橫跨三大類別「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經濟成長」,顯示雲林縣府的城市治理並非單一面向,更重視全面性的永續發展與均衡的治理:讓經濟、社會與環境政策互相協調、共同進步。也將雲林城鄉治理提出創新解方解決問題的成功案例變成典範,供其他縣市學習,藉此建立正向的城市治理文化。

《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為一結合民意調查與專家評比的施政滿意度排行。調查架構為民意調查佔90%、專家評比結果佔10%,1到5名為「標竿組」、6到11名為「優等組」、12至17名為「佳等組」,18到22名為「衝刺組」,民調有時僅有些微差距,競爭相當激烈,尤其雲林在今年民調期間遇到嚴重的風災,縣長張麗善仍從去年的優等組躍升至今年的標竿組,顯見其在危機處理、災害應變及各面向施政上的努力獲得高度肯定。這不僅是對縣長個人施政能力的認可,更是全體縣府團隊齊心協力的成果,這份信任與滿意度也直接反映在民調成績上。
而「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今年徵件也獲得各縣市政府熱烈響應,共報名171件創新專案,其中社會進步組73件、經濟成長組47件、環境保護組51件。經過數月及三個階段的嚴謹評選,選出21件傑出專案,包括4件首獎、17件優選。

『經濟成長組』雲林縣府今年共2件優選,其中酸菜廢棄物打造農漁共生循環經濟,由計畫處、農業處、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共同提案,將廢棄物轉變為液肥後用於飼養貝類及藻類,降低成本且提高產量,解決在地痛點、創造永續價值。
另一個優選為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提案的事業廢塑膠再造環保綠建材,以國內再利用管道較少之醫療廢棄物為標的,做為再造原料,進一步生產為環保建材,在實現「資源全循環」的同時更創造經濟效益。

『社會進步組』優選名單之一由雲林縣政府衛生局、臺灣在宅醫療學會、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小組共同提案,為解決雲林縣偏鄉就醫路途遙遠、醫院壅塞及居家連續性醫療未能落實等困境,於113年起開辦「醫路守護 雲林好照-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從急診轉銜、導入智慧設備、24小時支援、人才培訓、多職類合作到末期關懷等落實「以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展現「醫養合一」的照護願景,今年以「分級醫療換日線 開創醫療心選擇」為題,獲社會進步組優選的肯定。
『環境保護組』優選名單之一為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其積極規劃雲林縣循環經濟體系,以能源循環及資源循環兩大架構為主,針對廢棄物不同材質採取不同處理策略,化被動為主動,串接產業公私協力,使各項廢棄物妥善運用變成能源或資源,以「2030年垃圾全循環」為目標,業受政府服務獎與國家永續獎等各單位肯定。

從施政滿意度獲得標竿縣市首長獎再到城市治理以四座優選拔得頭籌,雲林縣以跨域創新打造永續典範,這些榮耀不僅是數字上的肯定,更是對縣府團隊勇於突破、不畏挑戰精神的最高讚譽。這些獎項也標示著,雲林已經成功從傳統的農業大縣,轉型為一個以智慧與永續為核心的現代化城市,也向全台灣證明了「雲林上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正在付諸實行的堅實行動,引領雲林大步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雲林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