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不良」易造成骨質疏鬆!醫:骨本25歲後開始下降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現代人「骨質疏鬆」嚴重,中醫師指出,主要是飲食習慣不良導致,包括愛吃零食、煎炸食物、甜食等,容易導致身體偏酸性,造成鈣質流失,就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主要是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身體偏酸性,造成鈣質流失,而發生骨質疏鬆。(示意圖/資料庫)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骨質是在體內從小持續累積,也就是俗稱的「骨本」,到25歲上下時會達到最巔峰,之後就開始下降,而骨質疏鬆症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質流失」的疾病。尤其是女性到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骨質流失速度會大幅增加,因此骨質疏鬆常發生在停經後的婦女。

臨床上「酸性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有骨鬆問題,賴睿昕說明,大多是飲食習慣不良導致,現代人普遍喜歡吃零食,飲食上喜歡炸煎食物,或者是愛吃甜食、喝汽水,甚至是啤酒等。這些油膩及含有高糖分的食物,會讓身體體液由中性變為酸性。當身體變為酸性,身體的平衡機制會啟動,並從骨骼中抽取鈣質,就會導致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

另外,壓力也會造成骨鬆,當情緒經常出現大波動或長期精神受壓,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容易失衡,而影響脾臟及腎臟的排毒功能,毒素累積也會讓身體體液偏酸,導致鈣質流失。

賴睿昕建議,除了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戒除垃圾食物,可以多吃含豐富蛋白質及鈣質的食物和適量運動,如小魚乾、牛奶、奶製品、芝麻、豆類、金針、木耳、枸杞、蛋黃、杏仁、全麥麵包等。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