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給侯、柯二人的最後忠告

分享:

文/中時主筆室 刊載/要聞中心

今年這場選戰結構非常清楚,若賴、柯、侯各自參選,等於保送民進黨繼續執政,民選帝制、貪汙濫權、兩岸對抗等沉痾將更嚴重,因而多數民意希望「藍白合」。但好事多磨,隨著兩黨內部鷹派的干擾,侯、柯二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逐漸形成火車對撞的「弱雞賽局」。但時間不容蹉跎,政黨輪替機會可能一去不復返,當此關鍵時刻,柯、侯二人及藍白兩黨都要想清楚:個人利益、黨的利益,或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哪一個更重要?

多數民意希望「藍白合」,柯、侯二人及藍白兩黨都要想清楚(合成照片/取自侯柯臉書)

政黨輪替機會 稍縱即逝

侯友宜曾說過,他可以為副,柯文哲曾草擬「聯合執政協議」,希望以白紙黑字保障行政院長任期,代表他有過「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的念頭,都展現了無私無我、大是大非的情操。而朱立倫和柯文哲的協商,也達成「反民主獨裁、重啟兩岸對話、總統應赴立法院國情報告,行政院長提名應獲得立法院多數支持及立委席次最大化」等四共識。讓「藍白合」氣勢達到最高點,賴清德支持度下探30%最低點。

但柯、侯誰正誰副問題搬上檯面,柯堅持由民調決定、侯主張採民主開放初選制,協商不成,雙方陣營開始叫陣,支持者跟著選邊對峙,隨著「弱雞賽局」成形,柯文哲走自己的路態勢愈發明顯,先接觸韓國瑜,無效後又兩度和郭台銘見面,擺出孤立侯友宜與國民黨、形成在野聯盟最大化的陣勢,國民黨則動員15位黨籍縣市長,宣示「支持黨中央所提出方案,儘快完成2024大選組隊方式」,輿論開始對「藍白合」失望。

柯文哲曾草擬「聯合執政協議」,希望以白紙黑字保障行政院長任期,代表他有過「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的念頭。(圖/中天新聞)

無論柯文哲或侯友宜,都應該明白「民意不可欺」,若藍白不合,兩黨內耗,不但將保送賴清德當選,而且會失去糾正民進黨貪汙獨裁與蠻橫霸道的機會,讓台灣在錯誤的方向上繼續沉淪。習近平即將赴美與拜登會談,並對美國企業家演講,最敏感的兩國軍事對話也將恢復,兩國正由對抗走上合作。美中關係可控,兩岸關係卻可能因「台獨金孫」當選而失控,真的非常擔心,台灣下一代會失去我們這一代所擁有的一切。

藍白合現實上很困難,但為台澎金馬前途,為2300萬人民幸福,一定要合。老實說,民調或初選各有利弊,雙方都不應執著己念,至少應把雙方合作的意願、兩黨共同競選、未來共同治國的方向確定下來,讓選民安心。至於總統選舉的隊伍問題,可以暫時留白,徐圖解決之道。前總統馬英九表態支持對比式民調決定,或可發生臨門一腳之效。

馬英九挺民調 臨門一腳

就事論事,柯文哲與侯友宜、民眾黨與國民黨各有長短。柯文哲彈性大,2014年以「深綠」背景當選台北市長,卻能審時度勢,以續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為調整政治定位突破口,果然成功。選戰開打後,他的兩岸觀已和國民黨趨同,他以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為榮,認同中華民國憲法,主張主權及於大陸;雖不說「反台獨」,但從未主張台獨;主張強化國防,但反對挑釁大陸,在台美關係上沒有包袱,迴旋空間比國民黨大。尤其年輕人支持柯文哲,國民黨若不和柯文哲合作,在中央層次的選舉實在沒有勝算。

馬英九前總統建議藍白合採全民調。(圖/中天新聞)

侯友宜的優點在穩重、可信賴,國民黨和大陸有互信,但對美關係包袱重,兩岸問題迴旋空間小。不過,民眾黨終究是「一人政黨」,柯文哲即使當選總統,也不可能單憑民眾黨一黨之力治國,侯友宜任新北副市長與市長12年,政績卓著,治理口碑超過柯市長,若柯正、侯副兼閣揆,應是不錯的安排。未來內閣除國防、外交兩部及陸委會,其餘由侯友宜提名。國民黨若堅持地方基礎深厚,立委選情看好,認定侯正、柯副,那麼就應該倒過來,由柯兼行政院長,由民眾黨主導政務,國民黨協助。無論誰正誰副,都應由副總統兼閣揆。

於今之計,可先確定藍白聯合競選與未來聯合執政大方向,讓選民浮動不安的心安定下來。金溥聰曾說「黨有黨格,最壞也要挺著胸膛倒下去」,心中只有黨,卻沒有國家與人民,極為不智。柯文哲靠嘲諷罵人的特質與靈活善變的策略成就今日地位,但可能如流星般絢麗劃過天際,隨即消逝無影,兩人切莫成為歷史的罪人。

侯友宜曾說過,藍白合他可以為副。(圖/中天新聞)

留言衝人氣 2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