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隼火箭可攻擊裝甲車、碉堡掩體 國軍新一代單兵反裝甲武器

分享:
0:00
volume_up

國防部昨(6)日安排媒體採訪陸軍第137旅1年期義務役士兵,首度在台南白河的南區測考中心靶場進行紅隼反裝甲火箭實彈射擊,還發生1枚火箭無法擊發的意外。紅隼火箭是由中科院自行研發的單兵肩射武器,除了陸軍新接收之外,海軍陸戰隊、憲兵也已配備,未來將會逐步取代自製66公厘反裝甲火箭。

陸軍第137旅義務役士兵在南測中心實施紅隼火箭實彈射擊。(圖/中天新聞,宋玉寧攝)

國軍地面部隊原本大量配備的單兵反裝甲武器,是聯勤總部(現今軍備局)仿自美軍M72型輕型反裝甲武器(LAW)的一式66公厘反裝甲火箭,俗稱66火箭彈。此外,國軍還曾於1990年代末期向美國採購M136型(美製瑞典AT4型)84公厘反裝甲火箭,以及向法國採購Apilas反裝甲火箭,不過兩者都沒有大量配發。

由於66公厘反裝甲火箭服役已久,且穿甲性能逐漸落伍,中科院自2008年起研發紅隼反裝甲火箭,於2009年台北航太展中首次公開原型。經過改良精進後的紅隼火箭,再度於2011年台北航太展中展示,並成為目前量產、服役的構型,2013年實施初期作戰測評,隨後完成武器系統研發。

國軍仍舊大量使用66火箭彈。(圖/軍聞社)

紅隼火箭與66反裝甲火箭相同,採用火箭彈封裝在發射筒內、發射後拋棄設計,屬於單人操作的肩射反裝甲武器。紅隼火箭發射筒長110公分,口徑67公厘,重5.1公斤,發射筒裝有折疊式前握把、肩托,利用機械扣發式扳機擊發,並搭配可拆卸、重複使用的5倍率光學瞄準鏡。

軍方表示,紅隼火箭筒後噴火、後座力較小,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大幅提升單兵的戰場存活率,並利於單兵機動及定點狙擊作戰,適用城鎮作戰。

中科院在研發成功紅隼反裝甲火箭所使用,配備錐孔裝藥彈頭的反裝甲火箭彈後,還進一步研發出攻堅火箭彈,改為採用高爆碎甲(HESH)彈頭,可用於攻擊掩體、碉堡或建築物等,並於2013年台北航太展中首度展示。

紅隼火箭發射筒(上)可發射反裝甲火箭彈(中)、攻堅火箭彈(下)。(圖/中科院)

根據當時中科院公開資料,紅隼反裝甲火箭彈的有效射程400公尺,穿甲厚度約40公分。攻堅火箭彈的有效射程150公尺,破壞直徑70至90公分,可貫穿破壞30公分磚牆,或20公分RC鋼筋水泥牆。不過由於紅隼火箭有筒後噴火危險區,因此並不適合在室內等封閉空間發射。

此次軍方提供的資料則顯示,反裝甲火箭彈長67公分,重1660公克,發射初速每秒186公尺,最大射程1200公尺,有效射程220公尺,可貫穿40公分厚的低碳鋼,或是27公分厚的均質鋼板。

由於國軍未再繼續採購法製Apilas或美製M136型反裝甲火箭,加上Apilas火箭重達9公斤,較不適合東方人體型,據了解目前兩型反裝甲火箭都已不再服役,因此國軍基層單兵反裝甲武器,仍舊仰賴數量龐大、老舊的66火箭彈。未來隨著各軍種採購數量增加,紅隼火箭可望成為國軍新一代單兵反裝甲武器。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