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晚以「如果沒有台積電」為題在台大發表專題演講,針對外界質疑公司未來可能成為「美積電」,他直言:「門都沒有」,並提到目前全球7奈米以下製程晶圓有8成來自台灣,AI晶片更是百分之百由台積電生產,全球市值前五大企業都是台積電客戶,若要將產能轉移他處,客戶至少需要2到3年時間才能轉單。
魏哲家以亞利桑那州廠為例說明海外設廠的挑戰。他表示,美國不僅缺乏產線設置經驗,連基本原物料成本都遠高於台灣。以電子級硫酸為例,美國本地生產價格是台灣供應商的五倍,導致台積電寧可從台灣運送原物料到美國。此外,當地政府對外商的不信任,以及人才短缺等問題,都大幅增加了設廠難度。
在談到製程技術時,魏哲家強調,台積電每兩年就會進入新製程節點,目前在台灣同時進行7到8條產線的建置。以3奈米製程為例,從建廠、研發到符合客戶需求,總計需時5年。他指出,這樣的進展速度需要水、電、土地、人才、技術及供應鏈等完整配套,這正是台灣的優勢所在。
針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魏哲家說,若沒有台積電,不只中國大陸的手機、電腦、面板、家電、汽車等產業會受到衝擊,連帶歐日等地的汽車工業也會遭受重創。他更指出,2026年即將推出的自動駕駛等先進科技,在缺乏台積電支援的情況下,恐難以如期實現。
魏哲家談到,台積電之所以能在國內兼顧產線建置與技術發展,仰賴政府照顧、產業鏈共同努力還有設計的與時俱進。(工商時報)
【更多工商時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