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眠易醒是腦波作祟!2點後禁咖啡因助一覺到天亮

分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難以擁有一夜好眠。黃軒醫師指出,睡眠品質與大腦的腦波活動密切相關,有些人能夠一覺到天亮,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產生較強的「睡眠紡錘波」,能有效隔離外界噪音干擾。

若長期壓力大、思緒過度活躍,或睡前使用手機,容易使人停留在淺睡期,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示意圖/Pixabay)
若長期壓力大、思緒過度活躍,或睡前使用手機,容易使人停留在淺睡期,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示意圖/Pixabay)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解釋,睡眠雖是身體的休息時間,但大腦仍在執行任務。一般睡眠會從淺睡期(N1、N2)進入深睡期(N3),再到快速動眼期(REM),整晚約循環4至6次。若長期壓力大、思緒過度活躍,或睡前使用手機,容易使人停留在淺睡期,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一項刊登於美國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顯示,在深睡期時,大腦會產生「睡眠紡錘波」活動。這種紡錘波能有效阻隔外界噪音,波紋越密集,對噪音的抵抗力越強,睡眠也就越深沉。

針對淺眠易醒的問題,黃軒提供四個改善方法。首先,白天應多曬陽光,尤其是早晨或午后時段,這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使褪黑激素能在夜晚準時分泌,向大腦發出休息的信號。

黃軒形容咖啡因就像不停運作的警報系統,讓大腦誤以為白天尚未結束。(示意圖/Pixabay)
黃軒形容咖啡因就像不停運作的警報系統,讓大腦誤以為白天尚未結束。(示意圖/Pixabay)

其次,午後2點後應避免攝取咖啡因。黃軒形容咖啡因就像不停運作的警報系統,讓大腦誤以為白天尚未結束。第三,建議在睡前4小時進行適度運動,如簡單的深蹲或踮腳,幫助肌肉釋放白天累積的緊張,使大腦更容易轉換至休息模式。

最後,黃軒強調建立「靜夜儀式」的重要性,包括關燈、放下手機、拉上窗簾等,減少光線和聲音刺激,為大腦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