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壇正陷入一場制度危機的縮影,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執政困境急劇惡化。前總理勒科努(Gabriel Attal)在10月5日辭職後,竟在短短四天內被馬克宏重新任命,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總理回鍋」戲碼,立即引發在野黨的強烈抨擊。極右翼國民聯盟(RN)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痛批這是「民主的恥辱」,要求舉行新的選舉。中天節目「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帶您了解,馬克宏陷入的政治危機。

總理勒克努辭職又回鍋 暫停退休改革取悅左派
面對國會被極右翼、左派與中間派撕裂的嚴峻局面,勒科努公布的新內閣名單遭批「換湯不換藥」,但他的首要任務是在缺乏多數席次的國會中推動2026年預算案。為求生存,勒科努宣布暫停退休制度改革的決定,此舉贏得了左派社會黨的支持,成功讓部分議員承諾不投下不信任票,暫時化解了新政府可能遭快速推翻的危機。
然而,勒科努也提醒,暫停改革將大增國家財政負擔,因此政府計畫在2026年削減約350億歐元支出,以恢復財政紀律。若預算案未能在年底前通過,法國將面臨財政失序與政府癱瘓的危險。

馬克宏面臨「制度僵局」 影響力受損
儘管馬克宏的總統任期尚有18個月,但他已失去在議會的多數支持,其「馬克宏主義」的中間路線幾乎名存實亡。法國公法學者指出,馬克宏不願直視缺乏國會多數的事實,已使他陷入完全孤立,並將國家推入前所未有的制度僵局。
《紐約時報》分析,法國國內政局的不穩正嚴重削弱馬克宏的國際影響力。面對在野黨要求他辭職、提前大選的壓力,馬克宏堅持不辭職、不解散國會。然而,最新民調顯示極右翼「國民聯盟」人氣高漲,獲得35%民眾支持,歐洲智庫警告,歐洲可能很快將選出一位極右、疑歐派總統。這場看似無盡的政治荒謬循環,正顯示了法國總統制在多黨分裂下的脆弱性。
請鎖定每週六晚上7點<跟著怡琳看世界>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