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2022年九合一選舉終於落幕,不少民眾在大選前後情緒敏感,容易焦慮、低落、合併無望感,無法入眠,甚至因選後結果不如預期,情緒變得易怒,容易意見不合、發生口角及肢體衝突;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受訪表示,選舉症候群非一正式疾病名稱,不過臨床上確實觀察到,選舉前選民或候選人容易因關注選情,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不穩等狀況。
圖/潮健康提供
其實,「選舉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分類如下:
焦慮:此為大宗症狀。從選舉前民眾就常有例如失眠/淺眠、對事物過多擔憂、無法專注,情緒易怒,或是不明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胃痛、胸悶心悸等。
憂鬱:常見於選後,若結果差強人意,常有嚴重的失落感,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變化、睡眠情形改變、社交退縮、疲累、對人生覺得無望。
躁症:有些民眾在選舉期間異常亢奮,睡眠需求減少,精力旺盛,不斷發表言論以及跑造勢活動,甚至在選後亦無法恢復,與人常有爭執。
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曹文沿接受媒體採訪指出,不論政治立場為何,自選舉季節開始,民眾直接、間接承受不少壓力,當人們一醒來,每日接受到的新聞及社群媒體貼文鋪天蓋地,充滿了對時事的擔憂、對政治人物的揭弊。政論節目轟炸式的訊息,往往挑起大眾對未來的不安及失控感,情緒變得焦慮易怒;若本身對選舉議題越是熱衷投入,或本身就是選舉/政黨工作者,或原本就有身心科問題者,精神狀況就越容易受到影響。
楊聰財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的焦慮症如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畏懼症與「選舉症候群」有程度上的不同。選舉症候群的表徵與「壓力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較類似,症狀通常會隨著壓力解除(如選舉結束時)而逐漸緩解。
不過,仍有特定族群因熱衷於選舉,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楊聰財醫師分享1位50歲男性案例:該患者本身有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病史,因過於投入選舉忘記按時服藥,導致症狀嚴重惡化;而期支持的候選人落選,更是使病情雪上加霜、無法有效控管自己的情緒。
「患者甚至對政治人物操控選情、作票等陰謀論深信不疑,在極度憤怒與失望的情緒下,他更聲稱想替支持的候選人『討回公道』。」
楊聰財醫師表示,患者最後因嚴重的妄想症被家屬帶來就醫。家屬向醫師表示,憤怒生氣的情緒讓他失眠近1個月,因此當務之急是解決其睡眠問題、並緩解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現象。經醫師處方治療、患者病情獲得初步好轉後,再安排採取心理治療,協助其了解自己的疾病。「要讓患者知道,選舉是一時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次落選下次再來就好!」
醫生建議,若自己或身邊親友因上述的症狀,選後情緒持續未恢復,影響到工作、生活功能或人際關係,建議可至身心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
參考資料:《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