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於8月26、27日在屏東枋山空軍防訓中心實施年度例行的「天馬」操演,驗證拖式(TOW)反裝甲飛彈的射擊成效,並首度派出新的M1167型悍馬拖式飛彈車參演,分別進行日、夜間實彈射擊。
此次「天馬」操演針對加祿堂海域的海上靶標,由飛彈車上的射手瞄準、發射拖二A式反裝甲飛彈,這也是陸軍第一次以M1167型悍馬拖式飛彈車公開發射該型飛彈。
由RTX雷神公司生產的BGM-71E型拖二A式飛彈,彈體全長117.4公分,直徑147公厘,重21.6公斤,彈體中段、彈尾各配置4片收縮彈翼。飛彈後段裝有2節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初速為每秒67公尺,最大飛行速率每秒311公尺,最大射程3750公尺。
拖式飛彈是1970年代開始服役的反裝甲飛彈系統,最初由休斯(Hughes)公司研發,雖然經過不斷改良、發展拖式飛彈系列新的型號,不過導引方式都是採用線導的半自動指揮導引模式,射手利用瞄準器持續鎖定目標,射控系統則透過追蹤彈尾的紅外線/氙氣信標,比對飛彈與目標之間的誤差,再經由2條金屬線把修正指令傳給飛彈,直到命中目標為止。
自1987年開始生產的BGM-71E型拖二A式飛彈,彈鼻裝有1具發射後可伸出、裝有小型炸藥的伸縮探棒,因此擊中裝甲車輛後能預先引爆車上配備的爆炸反裝甲(ERA),飛彈前段則裝有串列錐形裝藥彈頭,以提升穿甲效果,穿甲厚度102.5公分。
至於此次首度參演的M1167型悍馬拖式飛彈車,是陸軍在代號「獵狸計畫」下,由美國軍售的新型悍馬拖式飛彈車,發射系統搭配改良目標獲得系統(ITAS)。不過,雖然M1167型悍馬拖式飛彈車已開始交貨,但拖二B RF式(無線電頻率)型飛彈卻一度因為沒有通過美軍測評,因此延後運交。6月17日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院備詢時表示,今年底前拖二B式RF型飛彈會全數交貨。
以BGM-71D型拖二式改良而成的BGM-71F型拖二B RF式反裝甲飛彈,自1991年開始生產,彈體全長116.8公分,彈徑147公厘,重22.9公斤,最大射程延長到4,500公尺。彈鼻取消伸縮探棒,飛彈前段改配備爆炸成形穿甲彈頭(EFP),但沿用原本的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
拖二B RF式與拖二A式飛彈最大的差異,是取消原本飛彈車發射系統與飛彈之間連接的指揮導引金屬線,飛彈上則加裝RF接收裝置,導引方式改為利用單向無線電頻率指揮資料鏈,向飛彈傳送修正指令。此外,彈頭也改為頂攻模式,以攻擊戰甲車輛裝甲厚度較薄的車頂。
相較於國軍現役的BGM-71E型拖二A式,未來將接收的拖二B RF式反裝甲飛彈,避免了導引金屬線斷線的問題,將更適合飛越水面、攻擊來自海上的敵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