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今(15)日引述消息報導稱,總統賴清德計劃於8月在訪問南美洲途中「過境」美國,訪問紐約與德州,此舉必將激怒北京。分析指,美方可能會為了避免影響後續的「川習會」,視情況臨時取消賴的過境行程。

我南美洲唯一友邦巴拉圭的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證實,賴清德將在8月到訪,不過這項消息尚未獲總統府證實。分析人士指,賴清德此行可能會納入瓜地馬拉與貝里斯2個中美洲較大邦交國。
2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分析,賴清德選擇紐約,原因為其金融地位高,不像華盛頓那樣具政治象徵意義,較不易激怒北京。而休士頓則是因為擁有眾多台僑與台灣商界人士。
分析人士指出,若美中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可能會使賴清德的過境行程受阻。美方可能臨時取消賴清德的訪問行程,以免破壞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峰會。
報導提到,許多人認為,「川習會」最可能的時機是10月底至11月初在南韓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或者從慶州順道前往北京。

前美國安會成員穆恩(Jeff Moon)指,「賴清德的行程必須謹慎處理,以避免對『川習會』造成影響。這實際上取決於賴清德出訪期間的言行」。他提到,「若賴清德遵循過境訪問的標準慣例,不舉行政治會晤或發表政治言論,那麼美中雙邊關係可能不會受到衝擊」。
若訪問成行,這將是賴清德繼去年11月過境夏威夷與關島後再次赴美。但此次的影響可能更深遠,不僅因為總統將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踏上美國本土,也適逢台灣和其他經濟體正應對川普的關稅政策之際。
有分析人士認為,大陸目前更專注在美中貿易談判,對台灣的反應會相對低調。消息人士也說,北京目前聚焦在美中關係、關稅、出口管制與川普快速轉變的政策上。
消息人士稱,「中方顯然希望持續談判,並與川普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因此,除非賴清德的訪問真的火上澆油,例如在紐約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會面等,否則中國不太會主動找發難理由。但如有明顯的原因讓他們生氣,就可能影響美中談判」。
穆恩表示,若北京認為賴清德行為過於激進,或以其他方式推進台獨,中方將中止與美方的合作,並將責任歸咎於華盛頓。 「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原則性地做出反應。但如果他們認為賴採取挑釁性行動,他們將採取更強硬的回應,包括加強在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
另一方面,報導指,賴清德訪美時機,除了可能避免撞期「川習會」,也似乎與台灣政治有關。分析人士說,賴清德此行將有助於他在民進黨為大罷免進程造勢,也展現其在美受到歡迎,這是他削弱國民黨聲勢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