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關稅解放日」,對所有外國製造汽車徵收25%關稅,並揚言重塑全球貿易秩序。這一政策不僅在國際間掀起軒然大波,也讓投資者陷入深深的焦慮與不安。究竟在這場貿易風暴中,投資者該如何布局?哪些機會值得把握,又有哪些風險必須避開?

旅居美國多年的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在最新一集《全球政經周報》中,與節目主持人李曉玲共同深入探討川普政策的深遠影響,並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建議。
川普的關稅政策被形容為「難以捉摸」,但其後果卻十分明顯:推升通膨、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並可能引發新一輪貿易戰。邱教授指出:「這次的關稅政策直接衝擊美國消費性電子產品、成衣和玩具等進口依賴度高的商品,對美國內部物價的影響將是立竿見影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場風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邱教授建議:「長期來看,AI相關產業和電動車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特別是AI技術中的算力硬體(如GPU)和人形機器人領域,未來需求將持續攀升。此外,自動駕駛技術與電動車產業也值得密切關注。」然而,他也提醒投資者要保持謹慎:「AI相關股票在2024年已經經歷了一波上漲,目前正處於修正期,因此短期內可能波動較大。」
除了股票市場,邱教授也特別提到一項資產的避險價值,因為當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時,資金往往流向安全避風港,究竟是什麼?
至於需要避開的領域,邱教授特別提到歐盟股市。「川普對歐盟態度強硬,加上歐洲經濟本身存在結構性問題,德國等主要經濟體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此外,中國股市雖然近期表現亮眼,但因漲幅過大,下行風險逐步提升,加上中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

最後,邱教授對最壞情境提出警告:「如果川普持續加碼關稅,各國展開報復性措施,不僅全球貿易量將大幅縮減,更可能引發地緣政治緊張甚至武力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優先考慮避險策略,並密切關注市場動向。」
川普的關稅政策猶如一顆震撼彈,不僅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也讓投資市場陷入高度不確定性。在這場驚悚的懸局中,投資者如何抉擇?是避險保守還是勇敢豪賭?答案就在這一集的《全球政經周報》節目。